日前,《2023中國高質量發展評估報告》在深圳發佈。四川省德陽市入選高質量發展十佳城市榜單,位居第四。據悉,《中國高質量發展評估報告》是從創新活力、協調發展、綠色生態、開放合作、民生共享五個層面構建起涵蓋16個二級指標的評估體系,全面評估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成效。
德陽緣何能拿下這一重磅殊榮?「從各項指標看,德陽市創新活力突出、營商環境良好、產城融合持續深入。」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城市品牌研究室執行主任眭謙在作案例展示分析時評價說。
全面創新改革 釋放創新活力
在近日中國科協發佈的《關於支持2023-2025年度創新驅動示範市建設的通知》中,提出將支持39個地市級行政區開展創新驅動示範市建設,德陽市位列其中。這不但為德陽再添一張科技創新的國家級「名片」,也成為德陽創新活力的一個註腳。
作為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先行示範區的德陽,科技研發投入強度一直位居四川省第二。據了解,德陽市現擁有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20戶、高新技術企業377戶,3年累計攻克關鍵核心技術552項,榮獲國省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88項;現有國家級經開區1個、國家級高新區1個、省級高新區3個,院士專家工作站80家,擁有國省重大創新平台150餘個;同時,德陽實行「揭榜掛帥」等制度,以「十年磨一劍」精神突破了燃氣輪機等「卡脖子」技術,挺進了新型氫能開發利用等「深水區」;德陽還是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擁有本科院校4所、各類職業院校25所,在校學生超過18萬人,每年輸送高素質技能人才4萬多名。
全面加強管理 推進綠色生態發展
近年來,德陽堅持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等工作;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美麗宜居德陽建設取得新成效。
此外,作為重工業城市的德陽在低碳轉型升級中也卯足了勁,圍繞「雙碳」目標,指導工業企業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節能降碳協同增效,努力構建結構優化、綠色低碳、集約高效的現代工業體系。2022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3%,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增加值增速15.3%,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全面落實生動實踐 推進協調發展
德陽市域鐵路S11線建設是德陽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落實《成都都市圈規劃》的生動實踐,也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剪影。
圍繞協調發展,德陽着力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協調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作為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代表,成德高端能源裝備產業集群擁有東方電氣、國機重裝、通威集團等一批在全國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頭部企業,聚集了3000餘戶配套企業,實現了風光水核氣火「六電並舉」發展,2022年產值達2300億元,成功入選25個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之一,已然成為推進成都都市圈製造業跨區域「建圈強鏈」工程的重要支柱。
全面拓展空間 促進開放合作
近日,來自印度尼西亞510餘噸原材料紙漿在潘姜港啟運,轉運至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公用型保稅倉,標誌着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公用型保稅倉正式開倉運營。作為成德眉資同城化項目,德眉資三市建設的保稅物流中心(B型)是推動成都都市圈對外開放的重要橋樑。隨着德陽、眉山保稅倉,以及資陽市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投入使用,將進一步拓展成都都市圈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德陽加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70億元,德陽物流港首開中緬班列,開行中歐(亞)、南向、北向等國際班列160列,鐵路貨運量增長10%。
全面推進民生措施 惠民暖民
2022年,德陽緊緊圍繞惠民生、暖民心添措施,以切實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為着力點,一批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解決,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穩定在65%以上,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紮實推進高考綜合改革,高考本科硬上線突破萬人大關、本科上線率首次突破70%;新(續)建幼兒園、中小學20所,新增學位7785個;全市新增衛生從業人員1047名,優化佈局基層醫療機構94個,在省內首批建設13個縣域醫療中心,縣域就診率86.3%、居全省前列。2023年,德陽市63項民生實事包括省定民生實事25項、市民生實事10類38項,涵蓋就業促進、教育提質、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宜居環境等多個民生領域,這都必將推動德陽百姓幸福指數的不斷攀升。(記者 張寶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