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耕備耕是全年糧食生產的首戰,也是一年收成的基礎。連日以來,廣東省韶關武江區各鄉鎮開始了緊張的春耕備耕,通過多措並舉、有序推進,逐步實現和推廣2023年中央1號文件裏面提出的「小田變大田」「噸糧田」等經驗做法。
農機「輕騎兵」,助力春耕忙
增面積提產量 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
當前,武江多地掀起春耕備耕熱潮,通過抓撂荒地、高標田建設以及引進優質種苗等舉措,翻整田地、田管、集中育秧等各項工作逐步推進,牢牢保障糧食安全,夯實經濟社會發展之基。記者在韶關武江區龍歸鎮衝下村看到,農民正在駕駛着起壟機進行機械作業。據了解,機械化耕整作業不僅效率高,還能很好地保障土壤透氣性、播種間距,為作物的後期生長提供了條件,為今年的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武江區龍歸龍水水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超誠向記者介紹,隨着科技的發展,高效的農業機械化作業逐漸成為春耕的主力,機械化耕整、平田,自動育秧播種線、育苗大棚等創新實踐與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相結合,今年水稻插秧機械化水平比去年增加一倍,通過開荒地、撂荒地等整治工作,合作社的水稻種植面積達到兩三千畝,為今年糧食增產提供堅實支撐。
2023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總結地方「小田變大田」「噸糧田」等經驗做法,探索在農民自願前提下,結合農田建設、土地整治逐步解決細碎化問題。武江區農業農村局通過多措並舉,將這些創新實踐經驗做法納入其中。針對農村土地細碎化問題,區農業農村局開展「小田變大田」改革工作進展順利,抓好撂荒地整治和高標田建設工作全面發展。
新技術新良種為農田注入硬核生產力
百事農為先,科技顯身手。在龍歸鎮鳳田村,這裏有400多畝香芋田都採用了芋頭覆膜種植技術,既可以增加地表溫度,又能抑制雜草生長,同時持續創新地採用機械化管理、機械化施肥施藥、無人機飛防一系列新型技術,確保香芋穩產、高產。
村民們正搶抓晴好天氣,在田間忙着採收越冬香芋
據韶關市鴻升農業負責人駱俊偉介紹,目前他們在龍歸鎮種植有500畝的香芋田,平均每畝產量可以達到3500斤,主要是因為採用了一系列新技術,例如覆膜種植不僅防止雜草蠻橫生長和與芋頭「搶養分」,還大幅省去人工除草費用,讓芋頭產量可以大大提高;同時還採用了無人機飛防技術,對香芋田的防病、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為香芋種植提質增效創造有利條件。
科技是農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農作物良種、先進機械化作業、創新技術推廣……在今年春耕備耕一線,科技的力量給田野帶來無限希望。在強化科技賦能的同時,武江區也精心做好春耕備耕保障工作。
武江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培華向記者表示,為了提高本區農業生產效益,區農業農村局率先在龍歸鎮開展了「小田變大田」「噸糧田」的試點工作,穩住面積、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通過盤活土地、土地流轉、復墾田,將小塊田整理成大條田等舉措,整合平整建成高標準農田,集約高效用地,推進農業高效益、高質量發展。同時,通過集中育秧,引進良種,確保糧食高產穩產。目前區農業農村局在重陽鎮已引進了新的黃豆優良品種來種植,產量達到常規黃豆的1.5倍以上,接下來還將在全區進行推廣種植,力爭為今年農業增效打牢基礎開好局。另一方面,區農業農村局也將積極動員廣大黨員、農技人員及各類專家,深入各鎮村田間地頭,送政策、送技術、送物資、送服務,幫助農戶備好耕、種好地。
據統計,韶關武江區2023年春耕主要農作物面積預計有糧食2.08萬畝(其中早稻1.8萬畝、玉米0.2萬畝、大豆0.08萬畝),油料(花生)1.13萬畝,蔬菜1.3萬畝。在農資方面也供應充足,今年早稻種子預計供應量達2.7萬公斤,能夠滿足生產用種需求,春耕期間化肥總體供大於需,農藥、農膜供應均能滿足春耕需求。
春回大地,萬象「耕」新。春耕備耕情況直接影響夏糧產量和質量,為此,武江區搶抓有利時機,全力做好農業生產服務保障,認真落實惠農政策,把春季田管和春耕備耕作為當前農業生產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狠抓各項措施落實落地,做好今年全區春耕生產,全力保障糧食安全。(記者 李芳 通訊員 謝燾)
頂圖:巨幅的「春耕圖」上,「新技術」元素格外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