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職工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周」活動6日舉辦,活動於蘭州設立主會場,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與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白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國的朋友交流非遺技藝,展示非遺作品,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開發工作,共同弘揚工匠精神。讓各國民眾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弘揚絲路精神,共享絲路文化之美。
當天的蘭州主會場,西北民族大學工會職工代表巴依勒格現場表演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馬頭琴;西北民族大學工會職工代表楊旦春教授展示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唐卡。張煜瑤、王海燕、阮熙越、葉長友、杜霞、唐彩萍等甘肅非遺傳承人同國內外嘉賓現場進行展示交流。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人「記得住的鄉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甘肅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綿延不絕的絲路文化、兼容並蓄的敦煌文化、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和激昂奮進的紅色文化等,都在甘肅大地上孕育、融匯、積澱,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
截至目前,甘肅省已有花兒、環縣道情皮影戲、格薩(斯)爾3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有8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公布四批累計493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全省已認定68名國家級、617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兩批共3家企業入選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臨夏磚雕、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等15個項目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建成了完整的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
今年恰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甘肅省總工會黨組成員、經審會主任馮繼波冀以此次職工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周活動為契機,將「一帶一路」倡議與各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合,讓各國民眾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弘揚絲路精神,共享絲路文化之美。(記者 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