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中华大地

築巢引鳳 四川梓潼打造高素質專業人才匯聚地

2022-12-26
来源:香港商報網

    四川省梓潼縣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以求賢若渴之心引才聚才,以夯基壘台之舉育才強才,以海納百川之懷識才用才,以築巢引鳳之策愛才留才,既擴大人才「增量」又夯實人才「存量」,為全面建設丘區經濟強縣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梓潼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廣發「英雄帖」 攬八方英才

    梓潼縣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為導向,創新開展「2022年梓潼籍畢業大學生就業關愛行動」,設立300萬元專項資金,向全國梓潼籍大學畢業生發出求職創業「邀請函」,從安置見習崗位、生活補貼、就(創)業指導等三個方面給予有就業創業需求的梓潼籍大學生更積極、更便利的服務保障。首期提供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基地等300餘個見習崗位,累計接收諮詢177人,報名126人,簽訂見習協議123人;首次在全縣機關事業單位統籌拿出300餘個事業編制,開展「帶編進校招聘」活動,通過簡化程序「只面試、不筆試」,赴市內外舉辦招才引智活動17場次,其中開展城市專場4場,高校專場12場,空中雙選會直播帶崗1場,吸引了來自北京、山東、雲南等18個地區的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159人,包括碩士及以上學歷52人;空前重視高端人才柔性引進,依託縣域農業產業發展,引進全產業鏈專業服務團隊3個,柔性引進高層次專家26人,聘用省、市、縣農業方面專家建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4個。

微信图片_20221226115053.jpg

    激活「新引擎」 育本地人才

    既抓好人才引進擴大「增量」,更用好本土人才盤活「存量」,不斷優化人才培育體系,促進人才素質整體提升。設立專項資金200萬元,創新實施「文昌菁英」本土人才培養計劃,每兩年開展一次「文昌菁英」評選,涵蓋名師、名醫、工匠、農博士等10個類別,經考核合格給予每人每年6000元獎勵;創新實施人才專項培養「鴻鵠計劃」,每年組織優秀本土人才赴先進發達地區、高等院校等開展研修療養活動;創新實施人才工作室「倍增計劃」,針對納入「菁英計劃」的優秀人才,以及其他領域優秀人才,鼓勵建立「人才工作室」,每年獎勵1萬元工作經費。首批創建了「兩彈一星」紅色文化宣講人才、徐興全農博士等7個工作室,「兩彈一星」紅色文化宣講人才工作室今年先後為各類省、市、縣主體班學員開展情景宣講《英雄豐碑》、故事報告會《一輩子》等30餘場。工作室成員先後榮獲四川省第三屆紅色講解員職業技能大賽「金牌講解員」、「天府旅遊名導」綿陽市五一勞動獎章、四川文化旅遊工作先進個人、「綿陽市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設立人才激勵項目專項資金300萬元,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相應貢獻的個人,最高單項獎勵200萬元;對急需性高層次教育人才,每人每年補助30萬元;對單個人才團隊或人才工作室,每年最高保障20萬元用於技術攻關。今年以來,首次兌付人才激勵項目資金85萬餘元。

    高築「黃金台」 秀人才風采

    依託地域和產業特色,在黎雅、寶石、宏仁、瑪瑙四個鄉鎮建立鄉村振興人才工作站,助力產業發展,服務鄉村振興。與川農大、西科大、省農科院等3院2校在項目規劃、新品種研發等領域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與西科大水稻研究所聯合成立了綿陽市首家「水稻新技術新品種推廣專家大院」;綿陽兩彈一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廈門大學平潭研究院簽訂實訓實踐基地合作協議,「兩彈城」被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授予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與長虹控股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實現企地合作互惠共贏;聖迪樂蛋雞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順利通過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驗收,為進一步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集聚培養優秀科研人才提供了重要載體;持續深化區域間、毗鄰地區間人才協同發展,與常熟市簽訂區域合作協議。

    注入「新活水」 培人才沃土

    首次評選「情系桑梓獎」199名,「奉獻梓潼獎」111名。累計發放「人才綠卡」246張,服務事項涵蓋就醫體檢、配偶就業、子女就學、景區免門票四個方面。開展優秀人才「弘揚愛國奮鬥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主題研修療養活動,幫助各類人才思想、閱歷、作風、身心等各方面全面提升;積極推薦優先人才作為「兩代表一委員」人選,為各類人才搭建施展抱負和實現夢想的平台;舉辦「『梓』等你來·一路『潼』行」單身青年人才聯誼活動,吸引了32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144名青年才俊參加;嚴格按照「安全、環保、實用、美觀」的標準,建成人才公寓132套,保障來梓人才實現拎包入住;深入開展高層次人才服務保障情況自查,面對面走訪園區高層次人才、鄉土人才等32人,了解享受人才卡服務事項及生活工作情況;不定期與七曲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潼城影院、通力公交公司等服務單位對接,保障持卡人享受相關待遇,真正做到政治上關心、事業上激勵、經濟上獎勵、情感上尊重,切實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好生態。(記者 張寶杉 通訊員 袁小龍)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