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線路中間,每年10月到來年3月,數萬隻候鳥會沿着這條古老的遷徙線路來到深圳。在節日般的觀鳥季來臨之際,10月28日晚7點,「穿城而過,走讀深圳」系列講座第三期「恐龍的後裔和它們的本領:深圳的鳥」在深圳圖書館五樓報告廳舉行。主講嘉賓南兆旭通過圖文影像資料為讀者講述鳥兒食色性、吃住行的幕後故事,追溯鳥兒在深圳的傳奇,解密它們和人類的恩怨。
南兆旭老師以「深圳有沒有恐龍?」這一問題開啟了當晚的講座。他講到,深圳坪山曾於2013年發現兩窩恐龍蛋,證實了白堊紀晚期恐龍在深圳的「時空交集」。作為恐龍後裔的鳥,則是深圳最常見、最多和人相隨相伴的野生動物,到2022年深圳已發現的鳥超過400種,佔全國鳥類的四分之一。蓮花山公園冬紅花中吸蜜的暗綠繡眼鳥,梧桐山叢林深處夜間覓食的褐漁鴞,深圳灣漫天飛舞的冬候鳥反嘴鷸,大亞灣浪濤中翱翔的岩鷺,濱河海大道假檳榔樹上覓食的烏鶇,茅洲河邊撿食食物碎屑白鶺鴒……南老師表示,「如果你看見了深圳的每一種鳥,意味着你到過了深圳的每一個地方。」講座中,南老師從衣食住行等角度生動科普鳥的種類、繁育、遷徙等知識,講述留鳥、候鳥、旅鳥和迷鳥在深圳的故事。「深圳的美好是它給了上千萬移民一個投奔、落腳、生活的家園;也給了南來北往的候鳥一個歇息、補充營養、再出發或永遠定居下來的棲息地。」南兆旭老師說。
講座現場
據悉,下期講座恰逢第六屆「閱在深秋」公共讀書活動,南兆旭老師將為大家講解都市浪漫美學與自然力,從深圳的氣候、二十四節氣與氣象景觀等角度講述人們與春夏冬、日月星辰的萬千關聯,帶領大家感受深圳的「人間好時節」。
「穿城而過,走讀深圳——跟隨南兆旭老師用腳步丈量城市」是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深圳圖書館主辦,鄧一光文學藝術工作室協辦的城市行走閱讀活動。該活動以貫穿深圳的遠足徑為路線,通過徒步行走與講座分享的形式,用充滿人文關懷的視角審視深圳,在自然博物與歷史文化中感受城市發展的足跡,以進一步增進市民大眾的文化歸屬感和城市家園感、幸福感。活動將歷時一年,舉辦12期講座和6場徒步營活動,特邀深圳自然與歷史研究者南兆旭老師擔任主講嘉賓及徒步營導師。每期講座彼此獨立又相互關聯,將於每月最後一周的周五晚7點在深圳圖書館五樓報告廳舉行。徒步營活動則由南兆旭等擔任帶隊導師,邀請市民讀者以徒步方式,跨過高山溪谷、途徑海岸邊界,用腳步丈量城市,在行走中親歷、體悟這座城市豐厚的自然博物與人文歷史資源。(記者 王靜抒)
頂圖:深圖舉行「穿城而過 走讀深圳」系列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