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伊始,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緊緊圍繞「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總體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增長穩中有進。據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包河區完成GDP 744.7億元,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0.1:23.7:76.2,在17項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中,11項指標總量、5項指標增幅城區第一,在全市城區綜合考核第一。
把眼光放得更遠一點,不難發現,包河區上述成績是過去十年跨越發展的延續。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安徽中心」「第一城區」,包河區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保持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實現了「3個過千億、5個翻一番」。
「3個過千億、5個翻一番」
這十年,包河區地區生產總值2012年完成542億元,2018年在全省縣(市)區中首破千億,2021年完成1606.9億元,全市首位度提升至14%以上,全省「第一城區」的地位更加穩固;服務業增加值2012年實現304億元,也是2020年在全省縣(市)區中率先突破千億的城區,2021年達到1166億元;建築業總產值去年實現1004億元、增長2.2倍。
過去十年間,包河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市企業數量以及市場主體數量等5個重要發展指標實現翻一番以上。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29.5億元增長到62.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11億元增長到956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從2.6萬元增長到6.3萬元,上市企業從4家增長到11家,市場主體數量從6.7萬戶增長到20.6萬戶。
另外,包河區是安徽省人口增長最快的縣(市)區,「七人普」常住人口達到121.75萬人,較「六人普」淨增40餘萬人。在全國百強城區排名中,2021年躋身全國39強、躍升24個位次;在長三角152個城區中,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排名第28位,經濟實力位居長三角城區「第一方陣」。
合肥金融港 (鄭成功/攝)
「強鏈賦能」構建產業新格局
產業是實力的支撐。近年來,包河區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數字經濟賦能、金三角產業引領、新興產業協同」的產業發展格局。
包河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全面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碼化協同發展,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超過45%,連續多年蟬聯全省發展數字經濟成效明顯地區。
科技、金融、文化是包河區的金三角產業。其中,科技方面,安徽創新館、安徽科技大市場投入使用,與中科大、合工大等合作成果豐碩,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372家、增長近8倍,正加快打造科技成果交流交易轉化應用示範區。
安徽創新館 (葉玉庭/攝)
金融方面,包河區金融產業重點打造濱湖金融小鎮、雲谷金融城、合肥金融港三大金融載體和中科大國際金融研究院、包河區金融產業聯合會、「融·智匯」金領家園三大功能平台。全區金融機構總量超500家、其中省級以上金融總部達40多家,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省金融中心。
2020年以來,包河區新增上市企業5家。其中,同慶樓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是中國十一年以來首家登陸A股的餐飲上市公司,屬於積極搶抓資本市場機遇最終成功上市的經典案例之一。
文化方面,2021年,包河區文化產業產值395億元、佔全市1/3以上,相繼獲評全省創意文化產業戰新基地、全省科技與文化融合示範基地、國家廣播影視科技創新實驗基地等。
新興產業協同發展表現搶眼
與此同時,包河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着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新興產業協同發展表現搶眼。其中,包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搶先發力並駛入發展快車道,全國首個人工智能視覺產業基地——「中國視界」建成運營,包河經開區獲評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2020年9月3日,安徽首條自動駕駛汽車5G示範線正式開通,全長4.4公里,當天迎來首批體驗乘客。(劉玉才/攝)
展望未來,包河區勇立潮頭、勇挑重擔、勇開新局。按照預期目標,包河區力爭到2026年,GDP突破2600億元,綜合實力挺進長三角城區20強、全國35強,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現代化中心城區。(記者 柏永 孫軍)
頂圖:高鐵在淝河生態公園中穿行。(郭如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