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征程,日新月異。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地區生產總值五年連跨三個百億台階,2021年達到417.4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67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05元,並成功創評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區、四川省工業強縣示範區、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區。
「創新動能」到「發展勢能」
擁有3家國家級科研院所、3所高等院校,26名兩院院士,突破9萬的人才總量的遊仙,年專利發明申請量保持在2000件以上、超過全市一半。為了鼓勵企業做大做強、支持科研成果轉化、加快人才培養和引進,遊仙區先後出台《關於支持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關於支持製造升級的若干措施》、《鼓勵人才創新創業八條扶持政策》等系列支持政策。高新區北區的激光技術應用產業園總投資23.2億元,首期佔地518畝,建築面積34.4萬平方米。作為遊仙區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戰場」,產業園圍繞激光產業鏈,引進、培育一批配套的企業和項目。目前,已有中國久遠、中久大光、四川化材科技等11個企業計劃入駐,預計到2025年建成「縱向成鏈、橫向成群」的全國一流激光產業基地,實現產值過100億元。
深化院地協同創新,建設光子研究院、核醫藥研究院等協同創新平台,着力推進院所合作共建核醫療健康產業園、激光技術應用產業園、高精密裝備製造產業園、航空動力產業園,加快建設環科學城產業帶。實施「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在建標準廠房23.85萬平方米,全力發展新型功能材料、物聯網設備、核技術應用、激光技術應用「2+2」產業體系。今年前8月,遊仙區新培育規上工業企業18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達256.02億元,科技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37.12%。招商引資簽約項目19個,簽約金額117億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90%。2011年破土動工的遊仙高新區在四川全省143個開發區綜合評價考核中名列第3。科技創新,製造升級,城鄉融合,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遊仙正在凸顯。
「土地大託管」是遊仙區集成改革一項重要內容。以片區為單位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推進城鄉用地增減掛鈎,實施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品牌打造「三品」工程。截至目前,僅忠興鎮就已託管土地43743畝,佔耕地總量的77%;託管區域糧食產量超過3.5萬噸,較託管前增長15%。十八大以來,遊仙經驗和遊仙模式在中央、省、市推廣的達120餘個。遊仙區被四川省委確定為全省首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縣域集成改革試點單位。
「問題清單」 變「幸福賬單」
遊仙區堅持「三水統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治理理念,投資14.79億元沿芙蓉溪建設鄉村旅遊環線,公路全長約26公里,騎行游步道全長約41.76公里,最大限度將轄區分散的越王樓、綿陽國際蘭花園等17個景區景點有機串聯起來,構建全域旅遊大動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開元中學綜合樓投入使用、魏城鎮幸福美麗鄉村路竣工通車、武引渠道災後恢復重建工程全面落實……創新建成「零工愛心驛站」,幫助零工實現短期靈活就業,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落實「雙減」要求,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做優做強「富樂教育」品牌;深化縣域醫共體改革,着力構建完善的城鄉醫療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率先完成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豐富群眾文化活動,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提升城鄉居民文明程度;實施交通攻堅,推進科技城大道東延線、省道416南段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全力消除農村斷頭路。始終保持民生投入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70%以上,這是遊仙區委、區政府牢記初心和使命的莊嚴承諾,是為人民美好生活而矢志奮鬥的生動實踐。
統籌「發展與安全」「魚肉熊掌」兼得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遊仙區建立應急指揮扁平化管理機制和區級領導牽頭抓總的四級工作體系,嚴格落實「入川即檢」「入綿即報」要求,全面加強社會面疫情防控。為保障企業正常運營,遊仙開啟了「綠色通道」——企業閉環搞生產,產品運輸「點對點」。9月30日,東材科技公司在接到疫情防控相關通知後立即開啟「防疫泡泡」管理模式。聚合新材料公司疫情期間每日出貨量5萬平方米;石馬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提前購入400多噸鋼材,可保證封閉管理模式下10天的建設施工;成綿蒼巴高速公路成綿擴容段進入附屬工程施工階段;搶抓晴好天氣,23萬畝水稻收割進入尾聲……
紮實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全面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聚焦轄區內24個重點行業領域,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嚴厲打擊各類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今年1-9月,遊仙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同比下降88%、100%。2022年6月,遊仙第12次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評為四川省「平安建設先進區」。(記者 張寶杉 通訊員 李健 周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