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綿陽江油市以爭創「現代漁業園區」建設為契機,立足現代漁業產業發展需求,不斷加大水產養殖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力度,在武都、西屏、龍鳳、大堰、永勝等鄉鎮集中連片重點發展現代漁業,着力提高全市水產養殖質量和效益,保障漁業持續健康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多種模式發展 打造現代漁業樣板
江油依託四川森林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寧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帶動龍鳳、彰明、武都、西屏等鄉鎮發展現代漁業產業,形成了一批標準化、集約化、機械化、智能化、清潔化的規模養殖基地,養殖鱸魚、鱖魚、鱘魚、淡水銀鱈魚等特種水產品。此外,為解決養殖用地問題,江油探索引進新型養殖模式——高位池養殖模式,養殖鱸魚、對蝦、黃顙魚等品種。該模式與傳統挖池養殖模式不同,它是將養殖池建在地面上,水池多為圓形或圓錐形,一個池可產3千到5千多斤魚。目前,江油已在永勝、武都、西屏等鄉鎮建成高位池養殖基地近100畝。
位於西屏鎮長青村的四川寧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以標準化池塘、流水池、工廠化循環三種模式養殖鱸魚、鱘魚,並培育鱸魚苗。據了解,鱸魚苗適宜生長在水溫23℃的環境中,若養在室外則要在四月中下旬育苗。公司全年可產近30萬斤鱘魚、8萬斤鱸魚,5百萬尾鱸魚苗,產品銷往成都、廣元等地。「我們的養殖車間通過對水質的處理和循環利用,解決了鱸魚越冬、產卵的問題,進而實現了鱸魚苗的全年培育,養殖戶的增產增收。」技術總監田小青介紹道。
稻漁綜合種養 實現效益最大化
在永勝鎮永平村,與傳統水稻種植不同,此處的水稻是稻蝦綜合種養模式。水稻田裏還生活着小龍蝦,但它們潛藏田地,並不易見。 「傳統模式要麼養蝦,要麼就只種水稻,種養模式單一死板。水稻能為龍蝦提供一些食物,養殖戶投餵飼料的比重就會降低,養殖成本也會下降,同時,小龍蝦的糞便還能給水稻提供有機肥。稻蝦綜合種養的話,既能在水稻田裏養殖龍蝦,也能種好水稻,有小龍蝦在田裏,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水稻的品質更有保障,我們這兩年水稻是很好賣的,大米6元一斤。」晨蕊家庭農場負責人劉華介紹到,農場稻蝦綜合種養面積110畝左右,年均畝產值遠高於傳統種植水稻或單養小龍蝦。每年小龍蝦盛產季,農場還舉行釣蝦、吃蝦、自助燒烤等活動,將鄉村旅遊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提升了產業附加值。
近年來江油結合「魚米之鄉」項目,在永勝、大堰、新安等鄉鎮發展以「密植、調水、控肥、減藥」為核心的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現已建成稻漁綜合種養面積2萬畝,包括「稻魚」「稻蝦」「稻蟹」「稻蛙」多種模式。為提高養殖戶的養殖水平,江油還利用本地土專家、田秀才等技術優勢,建立專業合作社、漁業協會等加強對養殖戶的指導與服務,並積極組織全市水產養殖戶、水產專業合作社社員和漁業協會會員參加水產技術培訓,使他們在掌握水產養殖技術的同時,不斷更新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經過多年的發展,江油已形成了在北部山區利用優質的冷水資源和優良的生態環境,發展大鯢、虹鱒等冷水魚集約化養殖;在中部丘陵地區利用塘堰、水庫、冬水田、宜漁稻田等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在南部地區利用涪江、通口河等水源優勢發展工廠化、集約化流水養殖的現代漁業發展格局。截至目前,江油全市池塘面積4.5萬畝,50畝以上標準化魚池5000畝左右,上半年水產品生產總量8087噸,漁業經濟總產值3.14億元。下一步,江油將持續依託良好的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現代漁業,促進漁業轉型升級,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助推現代漁業多元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記者 張寶杉 通訊員 范靈知 蔣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