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受多重因素制約,車站未能與地鐵新線同步開通運營的廣州地鐵八號線北延段西村、彩虹橋兩站建設有新進展,兩座車站有望在年底投入運營服務。記者29日前往彩虹橋站探營,發現地鐵車站的設計以「城牆」作為牆面的主要設計思路,將南漢時期的城西城牆的元素引入到彩虹橋站的牆面設計中,以此還原彩虹橋作為南粵西關要塞的滄桑歷史。
彩虹橋站廳(記者黃裕勇攝)
受徵地拆遷影響 車站施工滯後40多個月
談起為何彩虹橋與西村站無法與八號線北延段開通時同步投入運營,廣州地鐵建設公司第三建管部高級項目經理劉廣明介紹,受前期征拆、施工場地狹小、周邊建築物眾多、工法複雜、管線遷改和交通疏解倒邊等因素影響,彩虹橋、西村這兩個車站的施工進度相對滯後,跟原計劃相比已滯後40多個月。
此外,由於車站施工範圍內存在古樹,廣州地鐵在市政園林部門的指導下,組織專家進行了多輪論證,決定對古樹進行原地保護,並制定了專門的古樹養護方案。為避讓古樹,車站施工工法由全明挖車站基坑修改為車站南端局部暗挖、車站北側局部蓋施工,並將原有明挖車站功能調整至外掛站廳,出入口、風亭位置等做了調整,施工順序也相應進行變化,先北基坑、後南基坑、再暗挖,最後實施外掛,這些都大大增加了施工時間。
而作為八、十一、十三號線三線換乘的彩虹橋站車站的建築面積約8.6萬平方米,相當於四個普通車站,屬超大規模車站,受廣州天氣多變及大型運輸車輛限時進出中心城區等因素的制約,車站的基坑開挖作業時間非常有限;加之車站基坑底部為上軟下硬地層,附近建築物密集、主幹道東風路交通繁忙,給施工的風險管控帶來巨大的挑戰。施工中,施工人員還要完成120條各類管線遷改,並配合橫跨車站中部的主幹污水渠改造,車站施工作業需多次倒改,各類管線的施工協調和遷改難度極大。
同時,由於兩座車站地處老城區,周邊學校、民居等密集分佈,為減少施工對市民的影響,參建各方不斷優化施工組織方案,嚴格控制每天施工時間,並通過加大人員、設備投入等,提升施工作業效率。
施工方積極推動工程建設
為早日建成開通兩座車站,施工單位中鐵二局突破前期用地、管線遷改等瓶頸,有效解決了規劃報建、樹木遷移許可證辦理等重、難、險問題,推進工程可持續建設。中鐵二局廣州地鐵八號線彩虹橋站項目經理李江告訴記者,彩虹橋站施工現場通過優化設計施工方案、增加人力物力資源投入、合理有效利用作業時間等方式,確保了施工進度。
經過全體地鐵建設者的努力,2022年6月17日,彩虹橋站3號出入口完成封頂;6月19日,西村站外掛段主體結構最後一塊頂板完成混凝土澆築,標誌着兩座車站的主要土建工程已經完成,車站隨即進入機電工程施工。
據了解,目前車站已進入機電工程的衝刺階段,在後續完成車站驗收、調試等一系列工作後,力爭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彩虹橋站台(記者黃裕勇攝)
廣州地鐵再添文化站
作為八、十一、十三號線三線換乘的彩虹橋站車站的建築面積約8.6萬平方米,相當於四個普通車站,屬超大規模車站。廣州地鐵設計院八號線北延段設計總體李穎慧介紹,彩虹橋站採用特殊的「高站廳」方案,站廳層高達到10.4米,是一般地鐵車站的2倍以上,形成了大體量的空間。
李穎慧表示,彩虹橋站車站裝修充分挖掘所在區域駟馬涌、荔枝灣、流花湖深厚文化底蘊,以「南越彩虹,不讓姑蘇」為設計主題,在滿足於交通功能的基礎上,提升乘客與環境的交互體驗及人文感受的需求,與區域文化特徵相呼應。
其中,車站天花緊扣「彩虹」的主題,通過曲線格柵和燈帶來體現;設計則以「城牆」作為牆面的主要設計思路,將南漢時期的城西城牆的元素引入到彩虹橋站的牆面設計中,選用極具歷史感及藝術感的米黃色洞石材料,加入燈光系統模擬不同的肌理效果,以此還原彩虹橋作為南粵西關要塞的滄桑歷史;車站的地面採用具有水波紋機理的天然石材,形成與彩虹主題的呼應。(記者 黃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