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這十年,全市各項科技創新指標呈現大幅提升。從2012年到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275家增長到3341家,增長了12.1倍;技術合同成交額從120.67億元增長到336.17億元,增長了2.8倍;R&D經費支出從141.42億元增長到192.9億元,增長了36.4%;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從2.14%增長到2.94%,提高了0.8個百分點。
7月6日,在瀋陽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振興新突破 奮進新征程『瀋陽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加快創新瀋陽建設專場」上,瀋陽市科技局二級巡視員郭玉福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瀋陽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振興、科技創新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系列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於科技創新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創新路,吃技術飯」,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振興,全力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據科技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1》顯示,瀋陽創新能力在72個創新型城市中排名第20位,是全國15個創新策源地之一。
發佈會上,郭玉福列舉了十年來瀋陽市科技創新重點工作完成概況。
創新體制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全面加強黨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領導,組建了中共瀋陽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共同擔任主任,各地區均已成立科創委或領導小組,由黨政主要領導帶頭抓創新。構建「一城一園三區多組團」的科創空間格局,打造渾南科技城為全市科技創新核心區,加快建設全市37個科技創新組團,形成全域創新的新格局。
打造創新平台,引育企業創新。構建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創新平台體系,全市各類創新平台達到1285個,其中國家級平台達到64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把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等重大創新平台作為服務對象,聯合重點企業推進重點項目實施,全市科技型企業超過1000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34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567家,雛鷹企業1065家,瞪羚、獨角獸企業152家。
精準對接成果,暢通轉化路徑。推廣東北大學「成果轉化利益分配機制」、瀋陽化工大學「三定向」、中科院金屬所「技術股+現金股」等成果轉化新模式,加強與科技園區的對接轉化,推動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盟291家,組建20個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全市技術轉移機構達到54家,技術經紀人712人,2021年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336.17億元,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35.1%。
實行「揭榜掛帥」,突破關鍵技術。2020年開展「揭榜掛帥」工作以來,圍繞全市20個重點產業創新方向,以「揭榜掛帥」方式組織實施創新項目58項,累計簽約技術合同額2.97億元,預期解決20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十年間,全市共產生國家科學技術獎102項,其中,科技進步獎85項,自然科學獎7項,技術發明獎9項,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
集聚整合資源,促進科技交流。聯合東北科技大市場、中關村瀋陽創新中心打造「盛菁匯」「京瀋匯」等項目路演和資源對接平台,2021年,雙創載體數量達到230家,舉辦路演等各類活動1052場。加強科技條件平台建設,實現京瀋創新券跨區域兌付,依託平台推動瀋陽都市圈建設,「七市一區」科技創新資源匯聚科技條件平台,有力支撐瀋陽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
郭玉福說,未來五年,瀋陽將以建設「創新瀋陽」為引領,聚焦「老、原、新」三篇大文章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全面強化創新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力爭到2025年,總體科技創新水平顯著提升,區域創新體系更加完善,協同開放創新日益增強,東北科技創新中心地位更加突出,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進展,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在副省級城市排名顯著提升。(瀋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