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重慶市政府新聞辦8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中新雙方共同編制了《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合作規劃》。該《合作規劃》提出,至2025年,陸海新通道沿線中國省(區、市)對東盟貿易總額預計達1800億美元,通道鐵海聯運集裝箱運量達到50萬標箱,跨境鐵路班列達2000列。
雙樞紐、多支點、多通道
發佈會上,重慶市中新項目管理局曾菁華局長說,陸海新通道常態化開行近5年來,已形成了國際鐵海聯運、跨境公路運輸、國際鐵路聯運等三種主要物流組織形式,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有機銜接,貨運規模與輻射區域不斷擴展,展示了通道的強大活力和巨大潛力。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通道發行量及貨運量逆勢上揚,為各方抗擊疫情、穩定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更好推動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中新雙方決定共同編制《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合作規劃》,規劃形成「雙樞紐、多支點、多通道」的網絡發展格局。以重慶和新加坡為「雙樞紐」,以南寧、成都等中國西部重要城市為「多支點」,以欽州等中國北部灣港口為重要交匯點,通過鐵公水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組合形成「多通道」,高效連接中國西部與東盟國家。
《合作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中國西部和東盟之間高效便捷、開放暢通、安全穩定、具有競爭力的貿易物流、產業合作與科技人文交流的陸海新通道,初步形成跨國跨區域合作新機制
2025年,陸海新通道沿線中國省(區、市)對東盟貿易總額預計達到1800億美元,通道鐵海聯運集裝箱運量達到50萬標箱,跨境鐵路班列達到2000列,基本實現上下行平衡發展。遠期目標到2035年,形成有效銜接亞歐大陸,惠及中國西部、東南亞、中亞、歐洲等地區的立體多維、高效開放、安全穩定的現代化互聯互通網絡。
明確五大領域合作
據曾菁華介紹,規劃明確了推進貿易領域合作、推動產業領域合作、深化基礎設施和供應鏈物流合作、提升金融服務和投資領域合作、加強通道數字化建設等五大領域,以及加強人才交流、文旅合作、教育培訓等其他領域的合作。
推進貿易領域合作,包括加快中新「單一窗口」合作,推進兩國互聯互通數據互換,共建「單一窗口」政府間聯盟網絡;深化海關關際合作,在「經認證的經營者」(AEO)資質互認、食品通關「綠色通道」、質量監督與標準評定、口岸開放等方面加強合作;推動通道沿線貿易高質量發展,共同推動RCEP實施,進一步加強生產性服務貿易及跨境電商合作,不斷提升通道沿線地區服務型製造水平。
推動產業領域合作,開展汽車及配套產業投資、探討推動智能終端產業合作、積極推動企業開展設計、製造、封測等電子產品供應鏈和價值鏈合作、鼓勵中國西部地區企業與新加坡市場主體在東盟國家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並探索在通道沿線國家聯合打造旗艦園區,建立高標準國際化園區服務平台。
提升金融服務和投資領域合作
金融領域是中新合作「重頭戲」。規劃明確要提升金融服務和投資領域合作。加強綠色金融合作,探索在通道項目建設中使用綠色金融工具,支持通道可持續發展。支持陸海新通道相關企業通過中新資本市場融資,鼓勵金融機構為通道項目提供金融服務支持。不斷提高中新金融峰會影響力及知名度,增強峰會與實體經濟的聯繫,擴大峰會參會範圍,持續為中國西部與東盟國家金融創新和對接交流創造機會。
金融領域上,如何推動進一步推動合作規劃的落地?重慶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吳恆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說,此次發佈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合作規劃》金融領域的舉措,是在資金渠道、服務模式、跨境人民幣使用、機制建設等方面做出的進一步深化和提升。具體來看,《合作規劃》鼓勵國內企業赴新加坡上市、發行債權、REITs,開展銀團項目融資,支持東南亞企業在國內發行「熊貓債」等;促進供應鏈數字化、鐵海聯運「一單制」融資創新等在陸海新通道的場景應用;探索政府資助計劃、保險掛鈎證券、跨境保險產品創新、擴大關稅保證保險覆蓋面等;通過數字貨幣合作,聚焦「科融+產融」核心業務;進一步強化貨幣金融合作,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等,深化人民幣在貿易投資中的跨境使用等。
吳恆表示,下一步,圍繞西部金融中心建設,高質量落實好《合作規劃》,重慶將通過加強政銀企聯動,努力打造支持金融開放創新的生態環境,全力實施一批創新項目,全面增強金融服務新通道的物流貿易產業領域。重慶將會同新方進一步實施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加強與RCEP成員國協同合作,聚焦金融機構互設、人民幣金融產品雙向互通、新金融服務引入等重點領域,謀劃一批項目,爭取一批創新政策,推動陸海新通道沿線國家金融市場一體化深入發展。(記者 蔣曦)
頂圖:「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合作規劃舉行新聞發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