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是古人樸素的生態意識和價值理念。“子釣而不綱”出自《論語》,意思是不用大網打漁,因為大網所撈必多,對於魚類、對於自然會造成傷害。這體現的正是古人與生態和諧共生的智慧和思想,而在皖南黄山市徽州區呈坎鎮呈坎村環秀橋頭,也立有一塊體現古人樸素的生態意識和價值理念的“公禁河魚”清代石刻。
據當地文物管理員羅會定介紹,這塊“公禁河魚”石碑面積0.4平方米,為羅氏宗族第二十二世祖清代羅廷梅所刻。羅氏宗族約定村中的眾川河的部分河道為宗族內部的“養生溪”,禁止捕撈、垂釣,若有違釣者,輕者要將魚獲毀去、不得食用;重者除上述處罰外,還要設宴招待族長、門長和檢舉人,違規者還得支付祠僕一定薪酬。由此可見,古時人們便立足於“生態保護”和“生態平衡”,與當代的生態文明觀念高度契合。
徽州區呈坎鎮地處新安江上游豐樂河流域,鎮域內河流長度近5萬米,水庫面積0.7萬畝,魚類種類繁多,種質資源豐富,河鮮魚類市場需求旺盛。眼下正值徽州區的禁漁期,隨著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工作的推進,加上當地捕撈方式比較簡單、粗放,依法保護漁業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呵護水域生態 禁漁理念入村規
為進一步保護河道及水庫生態環境,今年以來,徽州區呈坎鎮圍繞“源頭管理、網格監管、智慧巡察”工作思路,不斷優化細化禁漁舉措,精心呵護水域生態。截至目前,已建60餘人群防群治禁漁隊伍,啟用50個監控探頭即時巡視水域周邊情況,多次開展禁漁宣傳及漁業執法,通過張貼禁漁通告、發放禁漁一封信明白紙、公佈舉報電話,大幅提高了群眾對禁漁工作的關切。
除此之外,該鎮還積極對接毗鄰鄉鎮展開聯防聯調,共同處理邊界上下游非法捕魚,使得漁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傳統文化古樸厚實,是代代人的智慧結晶,在古徽州大地上已保留百年的“公禁河魚”石碑表達的生態理念與如今的禁漁要求仿佛開啟了跨時空般的對話,如出一轍地傳達出“天人合一”的哲理。
呈坎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羅志剛說:“古人保護生態的傳統做法,至今仍有很大的借鑒作用。我們將持續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將禁漁理念納入村規民約,順應自然運行規律,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記者 吳敏 通訊員 葉澤宇 項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