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黟縣把農村撂荒地整治作為保障糧食安全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以“科技強農、機械強農和促進農民增收”為主線,探索撂荒地複耕復種新方法。
5月18日,記者在漁亭高速下口看到,農田裏盡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農民們在田間來回穿梭,忙著播撒稻種。今年來,漁亭鎮楠瑪村將高速下口金陵組82畝拋荒地進行整治,經過前期田塊平整、道路修復、溝渠清淤,雜草重生的荒地變身成了連片的高標準農田。
“這裏原來是一片撂荒地,現在通過土地整改種植黑稻,不僅能村集體經濟收入,還將“荒地”變成“熟地”,提高土地產出率。”楠瑪村村書記沈利鋒說道。
強村公司帶動 撂荒地好“錢景”
曾經荒草一人高,如今荒田變良田。黟縣探索強村公司帶動模式,結合“五黑”特色產業,養殖黑雞、黑豬,種植黑茶和中藥材等,鞏固撂荒地整治成果的同時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戶增收。
創新民宿認領模式,將傳統農業融入到“旅遊+產業”中,結合縣域農旅發展形勢,圍繞重點區域拋荒耕地,開展實地調研,制定“黟路田園”風光提升規劃,結合糧食及“五黑”特色農產品種植,形成一條與全域旅遊精品線路相呼應的“黟路田園”景觀帶。
以無名初鄉村酒店和樸蔓農場為代表的黟縣民宿,分別以流轉的方式認領其周邊50畝、200畝撂荒地,著力打造冬種油菜、春來賞花、夏收菜籽、秋榨香油的油菜種植產業,摸索出一條農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能否讓撂荒地有實質性收益是解決撂荒地問題的根本,該縣通過以黃山七約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企業與農戶進行簽約,先有訂單,後有生產的“訂單式”種植銷售模式,保證了農戶每年穩定的收益,消除了農戶後顧之憂。訂單農業模式盤活了撂荒地,讓農田有了“活力”,讓農戶與企業、消費者建立起來了更緊密的聯繫,讓資本、技術、信息更加有的放矢,也讓農民收益穩定、幹勁十足。
截止目前,黟縣通過整村流轉、代耕代種和土地入股三種模式複墾複種的撂荒地面積為1276畝,占總撂荒面積的75%。(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朱科家 王瑤 何彥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