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正在焊接骨架,有的在給花燈上色,有的探討花燈製作技藝的提升方法和改進的地方,大家夥忙的不亦樂乎。4月19日,記者走進皖南黟縣宏村鎮老宏村小學,在徽黃京黟营銷中心創建的“黟縣非遺保護傳承研學與傳播基地”裏,只見营銷總監黃潔帶領一群年輕人在製作花燈。
燈會是黟縣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形式,是具有徽州特色的歲時節慶習俗,而“非遺鬧燈會”緣起宏村“百子鬧元宵”圖。宏村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地,亦是國家首批12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有“畫裏鄉村”之美譽。
別樣視聽盛宴 央視多番聚焦
為充分激發宏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潛力,促進非遺文化產業健康有序發展,2020年“宏村花燈隊”應運而生,經過近2年時間潛心挖掘打造,花燈從原先的只有單個魚燈造型發展到麒麟燈、鳳燈、老鼠燈、牛燈、旱船,多種多樣的花燈演出為景區添彩。同時“花燈製作”體驗課程也吸引了帆船奧運選手、江蘇中學生團等慕名而來學習體驗的團隊,特別是今年“非遺鬧燈會”活動被央視綜合頻道中秋特別節目、《民宿裏的中國》節目、央視農業頻道《振興路上》欄目等相繼報導。
“3月突如其來的淡季,也讓我們沉下心來,對現有大型花燈進行升級改造,通過不斷實踐,集思廣益,材料上採用棉布和萬能膠等新製作材料,避免破損,一勞永逸;點燈上充電式LED燈替代電子燈,節省成本增加亮度;這次不僅創意兔子燈造型,還完成首個3米大魚燈的製作。”黃潔自豪的說,“每次花燈展演,基本上需要100餘人左右,包括鎮幹部、村兩委、村民都積極參與義務演出,給遊客帶來一場別樣的視聽盛宴。”
非遺多樣發展 傳承融入生活
“鬧花燈”的傳承只是宏村鎮非遺保護傳承的一個縮影,汪德洪作為第六批省級非遺傳承人,每年宏村鎮開展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他將徽州木雕研發成 “非遺少年說”“非遺體驗遊”等各式各樣的非遺保護活動,讓非遺融入青少年日常學習生活,受到廣大青少年喜愛,他們通過這些活動主動去學習瞭解了身邊的非遺项目和故事,並當起了小傳播者。
同時熱衷於傳播非遺技藝的還有宏村的各大民宿及經營業主,他們將“非遺打鐵花”“製作徽墨” “徽州楹聯匾額傳統製作技藝” “徽州篆刻”“ 錫格子茶”等融入生活,融入生意,撬動非遺經濟。為了抓住每個可以讓非遺“走出去”的機會,目前,更多的經營戶、民宿業主等通過線上直播售貨,運用網络的便利進一步展現宏村非物質文化遺產跨文化的藝術魅力,這也為宏村鎮非遺推廣提供了新思路。
記者瞭解到,“十四五”期間,宏村鎮將實施一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計劃,常態化開展非遺展覽、非遺進校園活動,鼓勵盧村、金家嶺等有條件的村建設非遺展示空間,建立一批非遺教育傳習、研究基地,實施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和“名師帶徒”工程,促進傳統技藝保護傳承。
同時,以傳統工藝為重點,依託各類非遺项目,將非遺與旅遊發展、鄉村振興相融合,開發體現精湛手工、面向大眾的傳統工藝品及運用非遺元素的各種衍生品,打造一批宏村傳統工藝品牌。將非遺傳習基地納入精品文化旅遊線路,與遊客開展體驗式互動,打造一批非遺主題性文化旅遊精品線路。(記者 吳敏 通訊員李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