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甘肅省委特約信息員、甘肅(蘭州)省市兩級政協委員唐浩漩向省委和省市政協提交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人工影響天氣技能建設的建議》,呼籲進一步發展多種先進科學技術的人工影響天氣技術,有效提升我國人工影響天氣科技水平。
近年來,我國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展人工增雨(雪)、防雹、消霧、消雲減雨、防霜等作業,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服務農業生產、緩解水資源緊缺、防災減災、保護生態以及保障重大活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報道,2021年,我國自然災害形勢複雜嚴峻,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7月中下旬河南遭遇歷史罕見特大暴雨災害,直接經濟損失1200.6億元。國家應急部公布的十大災害事件還有:黃河中下游嚴重秋汛、7月中下旬山西暴雨洪澇災害、8月上中旬湖北暴雨洪澇災害、4月30日江蘇南通等地風雹災害、8月中下旬陝西暴雨洪澇災害、11月上旬東北華北局地雪災、雲南漾濞6.4級地震、2021年第6號颱風「煙花」、青海瑪多7.4級地震等,這些災害共計造成了1641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
今年,甘肅省氣象局對外發布由蘭州區域氣候中心組織專家評選出的甘肅省2021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也包含2月全省天氣異常偏暖,平均氣溫為60年來最高;3月出現大範圍沙塵天氣,為近8年最強;4月雨日歷史最多,河東首場區域性透雨偏早20天;春季氣溫起伏大,農林果業受到影響;5月冰雹點多面廣,敦煌出現建站以來最強冰雹天氣;夏季「熱浪」席捲全省,多地高溫突破歷史極值等天氣氣候事件。
極端天氣雖顯著增加,但雷達、衛星和飛機等新型雲降水探測裝備及技術的發展,先進的雲降水預報和催化數值模式發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條件預報、識別、作業指揮能力的提高,新型作業裝備(無人機等)、高效綠色催化劑和安全作業技術的不斷應用,一定程度上降低、減少了群眾損失。目前,這些技術依然存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不足、科技支撐和自主創新能力依然薄弱、主動防範安全風險的能力亟待提升、體制機制和投入保障仍需完善的問題。
為此,唐浩漩委員建議,建立完善適應新任務要求的上下聯動機制,建立國家、區域、地方統籌協調,明確人工影響天氣業務部門在科技創新中的工作定位,匹配相關支撐政策、資金、資源;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健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各級政府人工影響天氣領導機構作用你,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業務體制機制,增強建設監測預警、指揮調度、效果評估、仿真模擬等系統,同時建設國家級空中作業力量;建設國家雲降水與人工影響天氣試驗場,提升國家級的指揮調度和空中監測作業能力。
「還要加強服務地方的應用研究和特色技術研發。」唐浩漩委員建議完善中央和地方共同投入機制,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相關經費列入政府預算,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圍繞「三區四帶」為核心的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區支持力度;持續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加快關鍵技術研發應用,發揮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人工影響天氣科技水平;建設國家級人工影響天氣科技基礎設施,重點開展雲降水機理和人工影響天氣關鍵技術研究實驗;完善區域人工影響天氣試驗示範基地建設,開展研究試驗和推廣應用;開展人工催化和其他技術干預手段的實驗研究,建設國家雲降水與人工影響天氣試驗場;建設相關試驗儀器設備,開展人工消減雨(雪)、防雹消雷、消減雲霧試驗和關鍵技術研究;調整優化空中和地面作業力量布局,設立國家級應急機動作業隊,提升服務重大任務和重大應急的高效機動作業能力。
同時,他還建議促進最新科技成果在區域人工影響天氣的應用和推廣。通過協調建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保障區和特色試驗基地,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科技水平和服務效益;利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等技術,探索建立作業效益綜合評估模型,完善效益評估方法;構建監測精密、技術先進的雲水資源立體探測系統,建立智能識別、科學指揮、精準作業、定量評估的人工影響天氣一體化業務系統。
在唐浩漩看來,還要儘快形成預報研判決策工作體系,加強高層次專業人才培養,聯合開展學科建設,成立聯合研究中心;組建人工影響天氣科技創新團隊,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人才隊伍建設;充分保障人工影響天氣人員各項待遇,落實首席業務技術崗位制度,健全聘用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統籌各類專業隊伍集約發展,形成靈活機動的預防減災人影力量。(記者 寇剛 通訊員 譙喜龍 解婭莉)
頂圖:唐浩漩調研走訪紅古區蘭州蘭亞鋁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