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女…快點!用泥巴把薄膜壓着,風要掀起來了!」3月3日,在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筠連鎮水源村的連片水稻田裏,水稻種植戶楊澤貴正忙着今年的水稻秧苗育種。耕田、平土、撒種、蓋薄膜,楊澤貴對每一個育種環節的技術要求都拿捏得死死的。「育種秧苗事關今年水稻收成的第一步,秧苗育種不好,插秧季節就沒苗子,一年莊稼就要耽誤了」
楊澤貴今年播撒了16斤的谷種,要栽種18畝的水田,其中只有6畝土地是他自己的,其餘12畝水田都是從同村3個外出務工家庭租過來的。
給種子蓋薄膜
「12畝水田,我總共租金就是200斤穀子。」楊澤貴一邊幹着活,一邊笑呵呵說道,「我就是看不得大好農田撂荒長草,鄰居外出務工了,如果大家不種,土地撂荒了可惜得很,我就給他們接過手來種起,幫忙代種,象徵性的給點所謂的租金。」
據楊澤貴介紹,去年他通過租種外出務工鄰居水田,收穫了16000多斤穀子,用穀子養鴨收入了9000餘元,賣稻米收入了9000餘元,現在自己手裏還剩6000多斤穀子,這樣一來,即讓鄰居們的土地不撂荒,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筠連縣作為勞務輸出大縣,每年有10多萬人外出務工,其中去到省外的就有6萬多人,而且大部分為青壯年勞動力。水源村黨支部書記何開彬介紹說,全村2100多村民,差不多一半在外務工。
記者通過數據簡析,筠連省外務工6萬多人,按3萬農村人口來算,如果每人有1畝地,就是3萬畝,如果這些土地無人耕種,撂了荒是不可想像的。
筠連縣農業農村局農經站站長田厚茂介紹說,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發佈,這是中央連續十九年聚焦「三農」,特別強調要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貫徹落實好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他們對撂荒耕地建立整治台賬,摸清撂荒地塊、撂荒原因;建立分類處置辦法,因地制宜開展好復耕複種;通過激勵約束機制,禁止耕地撂荒。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筠連還有一套組合拳。「我們着重『放活』經營權,引導村民通過代耕代種,或者是轉租、流轉、入股等方式獲得收益或分紅,同時發揮好惠農政策和資金補貼的正面激勵。另外,在基礎設施上進一步完改善耕種條件,系統性確保全縣64.5萬畝耕地,應種盡種」田厚茂說。(記者 梅超 通訊員 羅強 張華)
頂圖:筠連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