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記者從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新聞發佈會(第八場)上獲悉,2022以來,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新突破,實現「開門紅」,1月份新增註冊企業1042家,簽約入駐億元以上項目26個、協議引資額168.6億元。安徽省商務廳廳長、省自貿辦主任張箭表示,安徽自貿試驗區今年計劃新增市場主體超過1萬家。
安徽省商務廳廳長、省自貿辦主任張箭介紹有關情況
當天,張箭向媒體通報稱,安徽自貿試驗區在商事制度、貿易監管制度、金融開放創新制度等方面推出首創性試點,率先開展長三角海關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改革,推動海關跨區域監管一體化;率先開展產業化經費股權投資改革、國有新型研發機構改革、長三角研發創新平台協同共建模式等。
為支持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安徽省自貿辦會同相關部門,圍繞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的若干措施》,提出貿易、投資、物流、金融以及法治5個方面34條措施;圍繞落實《商務部海關總署等8部門關於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自貿試驗區統籌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15條措施。
據統計,2021年,安徽自貿試驗區簽約入駐項目795個、協議引資額3195億元,大眾安徽新能源生產基地、蔚來中國總部、國際航空器「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奇瑞未來工廠等項目投資規模超百億元。全年實現進出口1540.7億元、佔全省的22.3%,實際使用外資(FDI)8.7億美元、佔全省的47.4%,新增註冊企業1.3萬家,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9%、高於全省平均2.5個百分點。
張箭告訴記者,安徽自貿試驗區合肥、蕪湖、蚌埠三個片區和各成員單位近期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形成自貿試驗區新一批建設成果。例如,去年12月以來,航天宏圖衛星全球運營中心、醫療器械檢驗檢測實驗室、高山精密進口機床保稅展示項目等落戶合肥片區;天馬微電子車載研發中心等落戶蕪湖片區。
「無感通關」「外發加工」「集團保稅」等創新舉措率先實施。推動自貿試驗區和綜合保稅區功能疊加,助推合肥經開綜保區2021年進出口額達到102.8億美元,成為安徽省首個突破百億美元的綜保區三是跨境電商領域多項試點落地見效。
合肥片區通過實施全鏈條服務體系及「跨境電商+中歐班列、跨境電商+貨運包機、跨境電商+海運直航」等試點,帶動跨境電商月清關量增長50多倍,月交易額增長70多倍。2021年,全省跨境電商交易額突破200億元,增長45.3%。
去年12月,蕪湖片區的長江 LNG 船舶加注站完成動力船加注作業,標誌着長江中下游首座岸基式 LNG加注站建成並投入試運營。合肥片區推出國家首個量子計算領域的企業標準,國內首個量子安全智慧社區系統投入使用,首個量子計算面向全球開發者的平台正式上線。
作為「十四五」首批、安徽首個、行業唯一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在蚌埠片區成立。世界500強美國康寧公司實現量產,玻璃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業務等5項外匯管理改革試點推進實施。截至目前,共提供資本項目收付便利5.43億美元。
《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法治服務保障若干措施》出台。提出加強公平競爭審查、建立實施輕微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免罰制度、加大對自貿試驗區民營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的司法保護力度、加強知識產權法律服務等9個方面支持事項。
今年2月,安徽省商務廳、貿促會及國家貿促會(法律部)與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秘書處)簽約,以「科創+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為重點,提供跨境貿易投資法律綜合服務。
此外,經安徽省委、省政府同意,在亳州、阜陽、滁州、馬鞍山、宣城、安慶等6市設立第一批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日前,聯動創新區實施方案已批覆實施,建設工作全面展開。
今年擬新增市場主體超過1萬家
談及安徽自貿試驗區2022年重點工作,張箭表示,將全面實施專項推進行動計劃方案,加速推進安徽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落地,到建設兩周年改革試點任務完成(有可檢驗的成果、有市場主體運用)80%以上。
盯緊利用外資、進出口、市場主體、經濟總量四個關鍵指標,對標CPTPP等國際經貿規則,在貨物貿易、跨境服務貿易、投資等領域爭取國家賦權,搶抓RCEP等機遇擴大利用外資和進出口規模,實現GDP、利用外資、進出口增幅全面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新增市場主體超過1萬家。
完善評估推廣機制,在商事制度、貿易監管制度、金融開放創新制度、事中事後監管制度等方面推出80項以上制度創新成果,爭取形成一批首創性、全國性試點經驗。深入開展企業走訪調研活動,制定完善三個片區10個重點產業改革創新訴求清單,開展產業鏈集成創新。
深化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建設,深化長三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合作共建,持續推進合蕪蚌片區與上海、江蘇自貿試驗區片區結對合作,深化與浙江自貿試驗區片區結對合作,推出新一批長三角自貿試驗區實踐案例。加快推進安徽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建設,實施好支持聯動創新區建設十項措施,推動設立安徽自貿試驗區第二批聯動創新區。(記者 柏永 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