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全國首個種質資源存儲交易中心在廣東啟動

2021-12-13
来源:香港商報網
    3...2...1「唰」的一聲,隨着幾張特製「銀行卡」的一刷而過,全國首個種質資源存儲交易中心在廣東誕生!被業內贊稱為首個「種質銀行」。
 
    12日,廣東種質資源存儲交易中心(下稱「交易中心」)啟動儀式在廣州市柯木塱舉行。南京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陳利根、中國科學院院士劉耀光、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陸華忠、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院長程萍、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總經理馮彤、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江毅等領導專家共同啟動了該「交易中心」。
 
首批匯聚856份絲苗米種質資源標本展示。(通訊員供圖)
 
    力爭建成全國性的種質資源數據庫
 
    因歷史、傳承、科研體制等的多維原因,種質資源散落在不同科研機構的現象普遍存在;一些珍稀種質資源,散落在科研人員手裏;傳統育種家「表型」與新型育種家「基因型」各自為戰局面客觀存在;核心資源共享困難,保護和利用滯後等種質資源問題依舊是育種工作的最大瓶頸,導致既缺乏「宏觀」之眼,又缺乏「微觀」合作,很多低水平投入和重複研究客觀存在。
 
    據了解,2021年春,廣東省委常委葉貞琴在幾次深入調研後作出指示「要創新機制打通種質資源和技術的融通、共享」。之後,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與溫氏集團、海大集團等幾個上市公司董事長「頭腦風暴」後創設出了種業科技創新大比武,由企業贊助每次設百萬獨獎面向社會海選「種魁」,並藉機激活要素構建種質資源、技術共建共享平台。之後,溫氏集團、海大集團、中國建設銀行廣東分行陸續出資贊助了3屆「大比武」,在社會上產生了颶風般的影響。
 
廣東種質資源存儲交易中心功能模塊展示。
 
    正是這個「大比武」創意,讓很多種質資源和技術浮出了水面,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發揮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政府平台公信、公裁力量,以廣東絲苗米為首個試點產業,面向社會公開匯聚種質資源、技術,短短兩個月時間,一下子匯聚起了廣東絲苗米的856份核心種質和關聯種質,打破了單獨專家不願做、個體單位做不了的行業壁壘,由政府出資進行全部種質的「基因組+表型組」全息信息檢測,並為每一個種質編碼「唯一身份證」,這也是種質資源後續信息交流、交易的唯一辨識碼。截止12月9日第三屆「大比武」前夕,856份種質的全息信息庫正式建成。
 
    據平台技術負責人趙華博士介紹,除了種質資源數碼化系統,平台還構設了表型數據分析系統、基因型大數據系統、分子鑑定平台和交流交易展示系統,已匯聚起DUS測試、基因編輯、MNP檢測、生物信息學分析等育種服務工具(載體)20餘家,可為種企、研究機構、育種家提供材料管理、數據採集、表型數據管理與分析、基因型數據管理與分析、全基因組選擇預測、平台文獻查詢下載、移動端與Web端信息實時傳送、智能育種、交流交易等全套專業服務。接下來,這種模式將陸續複製到其他植物、動物、微生物產業種質。目的就是切中種質資源分散、同行專家互有戒心、資源要素無法融通的大瓶頸,以政府公信力構建起資源要素公開、透明、開放、交流、交易、公裁、授信、融資、開發的全鏈條融通平台,最終為廣東「打好種業翻身仗」構建起「種質航母」。
 
廣東種質資源存儲交易中心身份識別系統。
 
    如果把廣東種質資源存儲交易中心比喻為「種質銀行」的話,廣東絲苗米就是這個銀行的首個「儲蓄戶」。12日,這首個儲蓄戶開始面向全國開放。趙華博士自豪地說,「未來,該平台不但能成為資源、技術交流交易的媒介平台;而且還將催發廣東育種邁入『社會化服務』新時代,為育種法人或個人提供標準、專業的育種技術服務」。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科教處處長劉亞平表示,這個平台將由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代表政府進行全面管理運維,除了資源評估和要素交易,將會陸續啟動信用融資、社會化服務等探索。
 
    此外,還要與各省農業種質資源數據庫對接,力爭建成全國性的種質資源數據庫,為國家種業振興貢獻廣東智慧和提供廣東模式。(記者 徐紅 通訊員 通訊員 何雙林 陳婉姍)

頂圖:廣東種質資源存儲交易中心啟動儀式現場。(通訊員供圖)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