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特别报道

齊齊哈爾:鄉村旅遊助力庫勒村鄉村振興

2021-12-07
来源:香港商報網
    近年來,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長青鄉庫勒村黨總支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依託村域革命歷史遺蹟、滿族民俗文化、秀美自然風光,打造以海滿抗戰遺址公園、庫勒老街為核心的特色旅遊品牌。特別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旅遊產業的巨大衝擊下,長青鄉黨委帶領村兩委主動出擊、搶前謀劃、廣泛取經,立足基礎優勢、凝練提升發展,走出了「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的產業發展新路子。
 
    鄉村旅遊+「紅色教育」
 
    講好紅色故事,紮根紅色教育。2016年以來,立足腰庫勒屯1932年海滿抗戰舊址,多方籌措資金,修建海滿抗戰遺址「故園」,傳承紅色文化。現正全力打造集旅遊參觀、青少年軍事訓練、革命英烈祭奠、歷史文化研學於一體的黨性教育示範點。自「故園」建成以來,吸引了本地及周邊縣區黨政機關幹部、在校師生、企業和社會團體10萬餘人次,以黨日活動、「四史」教學學習、各類主體培訓班研學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為契機,到此重溫抗戰歷史。2021年,庫勒村又在區鄉兩級的推動下,爭取總投入148萬元的海滿抗戰遺址雕塑群建設項目,逐步豐富紅色基因傳承載體。
 
海滿抗戰遺址公園
 
    鄉村旅遊+「文化傳承」
 
    作為省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庫勒村打造了一座以東北滿族傳統老建築、老作坊、老物件所代表的民俗文化為內涵,以滿族特色民俗展覽館、滿族風情建築為載體的庫勒老街。村兩委深入群眾,廣泛發動村民,徵集悠車、紡錘、年畫、炕席等滿族老物件千餘件,舉全村之力打造了滿族特色民俗展覽館,建造滿族風情建築,充分還原了滿族人生產生活原貌。
 
    為了進一步迎合現代人的遊玩需求,最大程度地吸引和留住遊客,老街還將滿族服飾體驗游、品特色菜餚「八大碗」、賞民族風情花棍舞等民俗文化融入其中,創造性地依時令開展夏季篝火、秋季頒金節、冬季堆雪人比賽等文娛活動,擺脫了鄉村旅遊的季節性限制。為推動旅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2019年6月起,庫勒村兩委以「資金+資產」入股,先後通過成立旅遊公司、委託第三方入駐等方式,全程託管承接各類旅遊、餐飲、民宿等服務接待項目,依託市場運行機制,專業化、規範化運作各項旅遊服務。現庫勒村已與中國一重、富拉爾基區版畫院一併納入區重點旅遊項目。
 
庫勒老街遊覽圖
 
    鄉村旅遊+「小院經濟」
 
    隨着城市居民對綠色農產品和田園生活嚮往,隨着國家對「一村一品」建設的大力推進,庫勒村開始利用村民自家綠色小院,將「一村一品」定位在小院經濟,將鄉村旅遊連結到小院經濟。通過與區內社區共建,線下以地攤經濟為契機擺點推廣,線上依託微信群、朋友圈和抖音號等新媒體傳播小院聲音,切實幫助村民將綠色無污染的果蔬、土雞蛋、笨豬肉等農副產品推廣出去,把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小院變成農戶自家的致富資產,通過小院認領、體驗種植、送菜上門的「結親」方式,近兩年累計對接小院80餘個,戶均增收2000元左右,開啟了全民共同富裕的加速度。
 
小院蔬菜
 
    鄉村旅遊+「公益扶助」
 
    因富拉爾基區大工業、小農業的現實發展定位,全區鄉村發展過程中並無整體脫貧任務,但需要幫扶人群依然存在。2020年,庫勒村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致力於進一步釋放發展紅利,反哺村民,開始逐漸延伸小院的惠利觸角,針對村內部分因病(災)致殘卻又因政策紅線無法突破,繼而不能享受國家政策扶持的「邊緣人」,結合農戶自家小院可種、可養的實際,建立起幫投幫管、幫種幫養、幫產幫銷、反哺農戶的「六幫一哺」託管幫扶體系。同時,加強了與富拉爾基區東重校友會的合作,轉變先產後銷的傳統思路為訂單生產模式,通過每4名東重校友與1戶「邊緣戶」結親,針對校友需求定期定量物流配送農副產品上門的方式,破解銷售難題,實現了每戶「邊緣人」年4800元的穩定收入,努力實現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據了解,長青鄉庫勒村,位於城區西北部10公里處,村域面積47.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萬畝、草原2萬畝、林地0.47萬畝。全村人口4469人,以漢族、達斡爾族、滿族為主,回、朝鮮、蒙古、錫伯、鄂溫克等8個民族共居。2020年村集體收入410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近20萬元。庫勒村先後榮獲全省發展集體經濟示範村、全省文明村標兵、齊齊哈爾市第三十一屆勞動模範先進集體、齊齊哈爾市美麗鄉村示範村等榮譽稱號,2019年被評為全省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記者 張曉磊 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長青鄉庫勒村供稿)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