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村位於皖南黟县碧陽鎮西陲,省道477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該村下轄23個村民組,常住人口共1054戶3162人,是全縣人口最多的村。村黨委下設4個黨支部,1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10名。
近年來,在碧陽鎮黨委、政府帶領下,星火村以鄉村振興為契機,加強村黨組織建設,實施“一抓雙促”、軟弱渙散村整治等系列措施,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裏,推動產業擴大規模、轉型升級,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節節攀升。2021年,集體經濟收入107餘萬元,較2019年增長了近10倍,讓星火村在鄉村振興道路上越走越寬。
激活組織 “心往一處想”
思路決定出路。發展集體經濟,關鍵要找准本村發展優勢,選准發展思路。2019年以前,星火村由於缺少能人帶動,青壯年基本都外出務工,常住人口多為空巢老人,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幾近於0,一度陷入“空心村”困境。“村裏要發展不知從何談起,群眾想致富不知富從何而來。”面對突出的問題,星火村積極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找准“病根”健全村兩委班子,強化村黨組織核心作用,鑄造引領振興的“火車頭”。
星火村從完善管理機制、加強隊伍建設、強化學習教育三方面著力,構建“村黨委統籌抓全盤、村“兩委”服務強指導、幹部群眾積極勇參與”的管理機制,形成程式科學、便於操作、易於監督的村級工作流程。
同時打通“鄉賢聚力”“以才引才”“引鳳築巢”等新渠道,充分調動原鄉人、歸鄉人、新鄉人“三鄉人”積極性,全面推行“雙培養一加強”活動,形成“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雁陣效應,凝聚起黨員幹部和群眾的強大合力,奏響了從“後進村”到“後勁村”的蛻變壯歌。
充分利用“學習強國”“黨建黟家”“黟縣發佈”等學習平臺強化理論學習,始終堅持每週五舉辦村“兩委”幹部“學習日”,進一步解放思想,提升能力素質,切實將學習成果運用到具體工作當中。
辦活村企 “血往一處流”
推動村企融合發展、提升鄉村業態活力,是“村企共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要務。俗話說:“在外賺金,不如在家賺銀。”為了切實解決農村務工難問題,拓寬就業渠道,星火村積極探索創新“家門口”就業發展模式,發揮村黨委領頭羊作用,發展強村公司,聯合深沖村“抱團取暖”成立黟縣立新建築工程公司,產生“集聚效應”,實現多方共贏。以產業發展擴大就業,幫助村民實現增收。
積極探索“入股分紅+勞務報酬+公益性崗位”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形成關係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共開發公益崗位20餘個,帶動62名當地村民和脫困戶就近就業人,脫貧戶增收5000餘元。真正實現受益一方、帶動一片,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硬體基礎。
“村辦企業不是單一“輸血”,更是“造血”“活血”。黟縣立新建築工程公司,在村黨委的帶領下,通過“在螺螄殼裏做道場”的韌勁撬動集體發展,承接小額工程、提供社會化服務,利用產業集聚的優勢,使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公司業務有效延伸。
同時,積極探索“1帶3”的合作模式,通過“村兩委領頭辦+集體經濟實體+農民入股合作社”方式,盤活村集體資產資源,使村民從土地、勞務、分紅等多個方面獲益。由單一“輸血”向多元“造血”轉變,實現村集體村民“雙增收”,產值達150萬元,助力當地鄉村振興發展,公司成立以來,承接项目13個,村集體收益14萬元。
盤活資源 智往一處謀
存入綠水青山,取出金山銀山。星火村充分發揮鄉村特色資源優勢,以山林、水源“二駕馬車”作為發展集體經濟的嘗試,破解鄉村振興、農村改革發展進程中的難題,讓沉睡的“資源”變成“資產”。
第一步,出謀籌划做活山林文章,發展100畝的青梅產業基地,打造“黨建領航+青梅種植+局域旅遊”一體化的產業鏈,將帶動30餘戶村民就業致富,預計增加村級集體收入15萬元,青梅產業正逐漸成為幫助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
第二步,以星火村經濟聯合社為平臺,實施豐溪河清淤疏浚綜合利用项目,以“砂石資源置換治理”的模式作為專案支撐,完善豐溪河流域防洪工程體系,保障河道行洪安全,项目實施後,為村集體經濟帶來66萬餘元的收益。
第三步,依託太山水庫資源、光村小學舊址等閒置資產,謀劃太山水庫農業休閒觀光项目,建設成為一個集種植、養殖、垂釣於一體的生態、體驗、休閒型生態農業觀光園。方便遊客乘車到水庫觀光,預計為村集體帶來3萬餘元收入。
從“空心村”到如今“實心村”,這番蝶變之景得益於星火村結合現有實際,突破瓶頸、創新發展。星火村將以“兩委”換屆為契機,著眼鄉村振興目標任務,聚焦聚力“五大振興”,持續用好“強村公司”這個強村富民平臺,積極探索多元增收模式,並以閒置資源為導向,通過搭建“兩山銀行”平臺,主動尋找新的商機和新的增長點,通過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實現“消薄”不反彈 “造血”高質量,真正打造鄉村發展“星樣版”,走出鄉村振興“星路徑”。(記者 吳敏 通訊員 周穎 桂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