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謝裕大茶葉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桂利權來說,這幾天比工作還忙的是回復信息。
11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謝裕大茶葉股份有限公司重點參與的“綠茶自動化加工與數位化品控關鍵技術裝備及應用”科技成果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消息傳回黃山,雪片般的祝賀與點贊從桂利權的微信裏紛至遝來。作為謝裕大的一分子,這一切讓他直呼:“太自豪了!”
作為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統一的典範之作,這份“國耀”對謝裕大來說意義重大。14年科技創新路,一份全國矚目的榮光是最大的肯定。
回望來時路,萬般滋味在心頭。辛勤與汗水、沮喪與彷徨、執著與堅守,這份“國字級”的榮譽,讓所有複雜且深刻的情感化作了兩個字:值得。
走壁穿崖漕溪水,通仙破悶謝公茶。1993年的漕溪茶廠,毛峰的香氣開始彌漫。“沒過幾年,我們就發現了生產線中存在的問題。”桂利權說,那時一條生產線需要五六個工人,所有制作工序全憑手工,不僅雜亂無章,茶葉的清潔度也得不到保證。
從粗制到精製的第一次革命迫在眉睫。創新,是打破圍城的必經之路。
探索、實踐、研發,2006年,謝裕大設計並製造出國內第一條黃山毛峰茶清潔化、自動化、標準化、規模化加工生產線,實現了機械化、連續化生產,制茶全程不落地,清潔度實現了飛躍。
在殺青這一關鍵工序上,新的生產線仍需靠人工控制溫度,依賴感官和經驗給茶葉的氣、味帶來了不穩定性。
作為黃山茶的“金字招牌”之一,謝裕大十分珍惜品牌的羽毛。公司深知,品質鋪就品牌之路,抓住了品質就抓住了打響品牌的命脈。第二次技術革命,謝裕大的步伐加大。
在安徽農業大學等單位的理論指導下,謝裕大突破了綠茶加工溫度精准控制、連續化揉撚及做形等技術瓶頸,創建了綠茶自動化加工技術體系及生產線,實現了生產線的智能化、數位化。
深耕科技創新,兩次技術飛躍,謝裕大的產能從最初單機生產時的每年30噸,發展到了如今每年2000噸,近三年累計新增產值43億元,新增效益10.3億元。
兩個月前,桂利權去往四川雅安、自貢、成都等地茶廠參觀學習,當地茶廠負責人聽說他來自謝裕大,紛紛對他豎起大拇指。“他們的生產線技術,是從謝裕大學習過去的,在這點上,謝裕大稱得上是領頭羊!”桂利權驕傲地說。從一方走向全國,“科技興企”的成功實踐不僅為謝裕大掛上了“前進擋”,也為無數茶企照亮了轉型發展的方向。
回望過去,展望未來。十四年的創新路,謝裕大第六代掌門人謝明之已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新茶人。望著父親在人民大會堂參會領獎的照片,他深知,將一杯茶的事業繼續做下去,是他未來人生的使命。
“這份榮譽是國家對茶行業銳意創新成績的認可,它讓我堅信,科技創新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在百年傳承中不斷創新,才能敲開黃山茶的新大門。”謝明之說。
以科技賦能,閃徽茶之光。謝裕大邁出的鏗鏘一步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屬於黃山茶的精彩篇章正在開啟。(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李曉潔 攝 徽州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