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萬樹,讓山更綠;一江共保,讓水更清;‘黟’路山水,讓百姓更富。”10月12日,生態環境部公佈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名單,黄山市黟縣入列。據悉,自2017年起,生態環境部在全國範圍啟動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以及“兩山”基地評選工作,每年對成績突出、成效顯著的縣(市、區)頒發示範區和“兩山”基地稱號。
10月14日,記者從安徽黟縣獲悉:當日,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授牌活動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理念到實踐”主題論壇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行,黟縣縣長戴煒應邀出席並接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授牌。
黟縣縣長戴煒(中)應邀出席並接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授牌
據瞭解,皖南黟縣堅持生態優先,高位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生態環境統籌、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的示範縣創建工作大格局。
戴煒表示,生態文明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黟縣將始終堅持貫徹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系統推進,突出生態治理,做優生態產業,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準,奮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樣板區。
山更綠水更清 百姓更富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黟縣生態資源稟賦、獨特優越,全縣生態環境品質評價指數在全省名列前茅,森林覆蓋率達84.78%,空氣品質主要指標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左右,位居全省前列,水質達標率100%。全縣富硒土壤面積34600.4公頃、富鋅土壤面積40989.8公頃,分別占該縣國土面積的42.96%和50.9%,為全國罕見的成規模硒鋅同富地區。先後躋身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有機食品基地建設示範縣(試點),榮獲國家綠色小康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球百佳可持續發展目的地等綠色發展榮譽稱號。先後榮獲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旅遊強縣、中國十大鄉村旅遊目的地、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縣等10餘個國家級榮譽。
據黟縣生態環境分局局長盧承綱介紹,2018年以來,黟縣已全面完成“新植50萬株鄉土樹”任務,實現66個村全覆蓋,每個鄉鎮建成至少50%以上的示範村,全縣建成示範村30個以上。目前打造“一村萬樹”示範村12個,成功創建奇墅湖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塔川國家級森林公園、五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全力打造全國林長制改革塔川示範點。
黟縣結合新安江生態補償試點工作開展,推動河長制,實現“河長治”,累計投入2.66億元,實現全縣各生態補償斷面水質均達III類以上,飲用水源地、地表水和出境水水質斷面達標率均為100%。
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始終將產業轉型作為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黟县通過精緻農業產業帶動、鄉村旅遊致富增收、創新踐行“兩山”轉化等模式,著力推進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和諧共生。目前黟縣已形成了以黑茶、黑果、黑糧、黑雞、黑豬為代表的“五黑”農業特色產業。黃山黑雞、黟縣香榧、石墨茶已獲評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五黑”產業園獲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2020年實現綜合產值6.1億元。
同時,深入實施“生態+旅遊”戰略,依託優越的田園風光,發展形成了鄉村民宿、攝影寫生、戶外運動等新型業態,成功打造國際山地車公開賽、國際鄉村攝影大展等品牌活動。
尤值一提的是,黟縣以全縣範圍內的山、水、林、田、湖、草、閒置農房等自然資源為目標資源,將碎片化資源資產通過集中收儲,整合提升後推向市場,引入合適的社會資本和運營管理方,實現“存入綠水青山,取出金山銀山”。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8488元,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準7.9、11.2個百分點;截至2021年6月末,居民人均儲蓄7.3萬元,位列安徽省前茅。
此外,黟縣生態文化氛圍濃厚。據介紹,徽州自古就有“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的傳統,和“永禁泥砂垃圾入河,違者罰銀三兩”的規制,黟縣將其與鄉村治理結合起來,完善鄉規民約,培育生態道德,鼓勵群眾參與到環保工作中,完善公眾監督舉報回饋機制,以傳統文化潤澤心靈、滋養精神。现在,秉承“生態立縣”方針,全面貫徹生態文明理念,追求綠色發展成為地方領導幹部和公眾的普遍共識,文明、健康、節約、綠色、低碳消費理念深入人心、積澱深厚。
“按照‘全域旅遊、全景黟縣’的思路,堅持“生態立縣”,深入實施‘文旅名縣’戰略,積極參與大黃山國家公園建設,加快推進生態資源向旅遊資源轉化。深化“生態+旅遊”,探索“生態+工業”,大力發展健康飲水、綠色食品等重點產業。”黟縣縣長戴煒表示,下一步,黟縣將強化機制創新,全面實施“生態+多業態”,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穩固杭州都市圈及長三角地區生態安全屏障和重要水源涵養地。(記者 吳敏 通訊員 韓丹妮 何彥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