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今日热点

國字號「海創杯」花落武漢光谷

2021-10-13
来源:香港商报网
    13日,2021年中國(武漢)海外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大賽決賽頒獎典禮暨第六屆中國光谷3551國際創業大賽啟動儀式在光谷舉行。海內外知名投資人、金融機構、創投機構代表以及3551人才代表、創新創業團隊代表共300人齊聚一堂。這也是該項面向全球的重量級國字號比賽首次來到武漢。

    兩大品牌賽事合力引才

    共同助推節點城市成為人才高地
 
    據了解,遵循讓全球頂尖人才、創新項目進得來、留得住、能落地、有發展的宗旨,中國海外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大賽自2016年以來已連續舉辦六屆,成為海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創新創業活動。
 
    賽事主辦方中國科協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賽事落地武漢的原因之一是這所英雄城市為全球抗擊疫情做出重要貢獻,同時在疫情之後一年以來,武漢經濟復蘇取得亮眼成績。作為中國中部地區第一大城市和政治、經濟、科技中心的武漢,同時也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及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富有無限發展機遇。特別是位於武漢的中國光谷,創新人才集聚、創新團隊活躍。最終在多個候選城市中武漢笑傲群雄,2021年中國(武漢)海外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大賽花落武漢,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承辦,同時被列入中國科協海外智力為國服務行動計劃重點項目,旨在通過這次大賽活動加速湖北疫後發展、推進長江中部地區經濟新增長,為以武漢為中心的中部地區創新發展、中國光谷崛起世界級人才高地,提供更多的優秀創業種子和更強的創新動力。
 
    第六屆中國光谷3551國際創業大賽同步啟動,該品牌賽事致力於面向全球尋找優質項目,並為項目落戶中國光谷提供全方位支持,多次被列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海外赤子為國服務計劃」。

    「海創杯」參賽項目創下新高
 
    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該項大賽在美國、歐洲、日本等海外賽區及中國賽區掀起高潮,共計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577個項目參與了全球性的激烈角逐,為歷屆最高,其中包括91個非華裔項目和海外五個分賽區,21家合作組織參與,並已接收到來自美東、美西、歐洲比利時等駐外使領館大使的賀信及視頻祝賀支持,科技創新的湖北,再次進入全球高光時刻。
 
    據主辦方介紹,大賽聚焦原創和創新型項目增設分賽區,擴大覆蓋面。如設立澳門特邀分賽區,增強與葡語區的創新創業交流合作,增設國內分賽區,特別是服務「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的項目。
 
    最終,英國的「智能穿戴和數字健康先進技術及產業化」、丹麥的「基於邊緣計算的能源應用管理平台」等83個獲各國初賽評委青睞的項目會師武漢決賽,爭奪30個大獎名額,其中,智慧汽車與交通的智能三維感知軟件系統、5G用高性能覆銅板電絕緣材料、微創介入外科診療一體化系統3個項目獲得一等獎。
 
    決賽項目聚焦電子信息、大健康等產業方向,均屬武漢創新發展的關鍵領域。不少項目是「全球領先」或「國內首創」,而其成員多畢業於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劍橋大學以及東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世界頂尖學府,擁有全球視野、人脈資源和跨文化溝通能力,被國內外評委們頻頻點贊。日本分賽區評委會主席李鷗介紹,日本此次參賽項目的水平顯著高於往屆,最明顯的體現是項目多具有鮮明的獨創性和領先性,且多是已完成研發進入小型實驗或可以小批量生產的項目。

    光谷備好2個億資金池開啟3551國際創業大賽
 
    據了解,本屆大賽已邀請5位諾獎及院士團隊項目參與,分別來自美國、以色列、英國等將為國際科技交流起到積極作用,研究領域為醫學、船舶、航天等智能製造領域,成果產業化落地將助力光谷多個產業升級。
 
    本屆賽事承辦單位之一的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招才部門相關負責人余季生介紹,希望比賽能夠成為匯聚天下英才到武漢創新創業的重要平台。實際上,聚天下英才的中國光谷早已行非常之策、虛位以待非常之人。人才政策迭代至3.0版本的東湖高新區,具有強有力的人才政策支持及各類基金的創新創業扶持,無論從資助強度還是制度創新維度上,都超過往年。光谷正全力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環境,歡迎全球高端人才及項目來此實現自身價值。
 
    據介紹,光谷每年都將拿出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5%,用於支持人才創新創業,並重點匯聚頂尖科學家、領軍人才、高層次人才、高端服務人才、優秀青年人才等五類人才。而同日啟動的第六屆中國光谷3551國際創業大賽,光谷作為主辦方更是專門辟出2個億資金池來獎勵獲獎者,包括現金獎勵和各種配套支持。
 
    今年以來,東湖高新區為人才團隊定製政策,最高給予1億元支持。學術、學科領頭人,最高可獲支持1000萬元。
 
    同時,光谷正實施人才「註冊制」,推行人才評價積分制,強化人才生產、生活要素配置,打通醫療、教育、住房等多部門資源,為人才提供全方位高品質服務。還有,暢通流動用才,積極鼓勵人才在企業、高校、院所間柔性流動,鼓勵企業人員到高校學習深造,切實打通人才流動的各種障礙。 (記者 吳超群 通訊員 海創聯 東新才)

    頂圖:頒獎典禮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