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在安徽省巢湖市夏閣鎮龍泉村的安徽省長山生態農業公司果園裡,成熟的薄殼山核桃一簇簇掛滿枝頭,村民們穿梭在果林之間,忙於採摘。
脫貧戶陳和兵邊採摘邊說:「去年對果樹進行了修剪和拉枝,樹枝壓矮,便於採收,大多數山核桃伸手可摘,勞動效率提高了。」薄殼山核桃(碧根果)屬高檔堅果,果仁美味香甜,營養豐富,既可榨油,又是高檔的營養品,市場需求量大。
2015年,王吉凱成立了安徽省長山生態農業公司,在夏閣鎮龍泉村流轉了800畝荒山,並將其中400畝種上了薄殼山核桃,經過6年的精心管理,過去的荒地變成了「花果山」。
「去年山核桃剛開始掛果。樹還在成長期,產量也不穩定。今年果品和產量都好於去年,總產量將達5000多斤,是去年的兩倍以上,產值超25萬元。」該公司負責人王吉凱說,「當年,共引進了5000株薄殼山核桃,栽種的時候是2年生小苗,如今都已長大結果,即將由初產期進入盛產期。」
從小苗栽植到進入豐產通常需要8-10年,長時間持續的高投入給企業資金鏈帶來很大的壓力,如何破題?王吉凱採取「以短補長、長短結合」的辦法,實行「林下套種」和「林下養殖」的模式,通過在林下空地套種生長周期較短的中藥材、農作物,養殖家禽等,實行集約化經營,拓寬增收渠道。
目前,該基地套種的中藥材面積有80畝,品種主要有知母、射乾等。「再過半個月中藥材就可以採收,僅中藥材這一項可獲純利潤24萬元。」王吉凱說,除了中藥材,基地還栽種了南瓜、紅薯、玉米等農作物,養了土雞,農作物的邊角料可以用來餵雞,雞糞又可做農家肥,形成林下生態種養互補循環。
基地的建立為當地的老百姓就業提供了機會。育苗、播種、施肥、澆水、除草、採摘等生產環節都需要大量的勞力,吸納附近60多位村民長期在此務工,每年支付人工工資就達60萬元之多。
談到下一步打算,王吉凱說,隨着鄉村基礎設施的提升,公司還將進一步擴大規模,做大做強薄殼山核桃產業基地,借力興辦鄉村旅遊業,促進農旅融合發展。(李廷和 龔舒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