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秀水、黃山茶。9月8日,記者從安徽黃山市政府瞭解到:2020年,黃山市茶葉產量4萬噸,綜合產值150億。茶葉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占全國的1/6和1/9,成為全國眉茶出口集散中心。特別是近日安徽首趟茶葉專列將黃山的800噸綠茶從合肥出發運往塔什干,開啟了黃山萬裏茶道的新征程。
據黃山海關統計,今年1-7月份,黃山市出口茶葉3.2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5.9%。茶葉出口值占同期安徽省茶葉出口值的89.5%。黃山市茶葉出口遍及亞、非、歐美的44個國家和地區。
「茶產業歷來是黃山市的農業首位產業、生態產業和富民產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始終緊抓不放、強力推進。」黃山市政府副市長張正竹表示,「十四五」期間,黃山市將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推進劑,扎實統籌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發展,認真實施產業基礎再造、茶園綠色防控、精深加工升級、茶文旅融合等十大工程,把黃山市打造成「因茶興業、因茶致富」的中國名茶之都。
古徽州盛產眾名茶
黃山市,古稱徽州,地處皖南,擁有11處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近年來,黃山市相繼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公眾最嚮往的中國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最佳國際休閒城市等榮譽稱號。
黃山是中國名茶之鄉,也是安徽省重點產茶區。張正竹介紹,早在漢末三國時期,黃山就有種茶歷史;唐陸羽《茶經》中有歙州產茶記載;600年休寧松蘿茶開創我國炒青製法先河,老竹大方是西湖龍井的前身;清代開始,屯綠、祁紅大量出口,開啟了300多年中國茶葉經濟的輝煌歷史,創造了「無徽不成鎮」的歷史奇跡;清朝到民國時期,徽州成為中國重要的茶貿易和茶文化中心,屯溪「茶務都會」聲名遠揚。
1915年,祁門紅茶獲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甲項大獎章,並以其似花似果似蜜的獨特香型「祁門香」風靡世界,被譽為「鑲著金邊的女王」。1955年,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入選全國十大名茶;屯綠被譽為「綠色金子」,松蘿、大方、銀毫、滴水香、石墨茶、祁門安茶、珠蘭花茶等一批特色名茶燦若星辰。2016年,黃山市被命名為「中國名茶之都」。
好生態孕育好品質
張正竹介紹,黃山市地處神秘的北緯30°黃金產茶帶上,盛產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等中國名茶。全市森林覆蓋率達82.9%,常年大氣環境品質優良率、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地表水水質達標率都是100%,是全國13個一類大氣城市之一。
黃山市茶園土壤以酸性黃紅壤為主,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礦物質。近年來,共培育出7個國家級良種,以及黃山大葉種、櫧葉種、柿大茶、滴水香、茗洲種、甘白香等一批地方茶樹良種,為黃山名茶發展提供了優異的種質資源。
綠色防控全域推進。在全市80萬畝茶園全面推廣應用「誘蟲黃板+生物農藥+生態農藝」模式,集成農殘檢測、政策性保險、行政執法和優質優價等保障措施,全面禁止化學農藥和除草劑進茶園。「我們推進生態茶園建設工程,積極在茶園間種桂花、烏桕、綠梅、香榧等喬木,推廣生態立體種植模式,扎實開展新安江『百里畫廊』茶園『坡改梯』。目前,全市三茶認證面積78.4萬畝,占全市茶園總面積的98%。黃山茶,已成為『乾淨茶『『健康茶』的代名詞,一杯沒有農殘的茶,不再是奢望。」張正竹說。
「大產業」邁向「強產業」
產業規模加速擴張,龍頭企業快速成長。據介紹,國內外首條炒青綠茶清潔化生產線、首條名優綠茶自動化生產線、首條工夫紅茶自動化生產線都誕生在黃山,目前已研發推廣名優茶智能化、清潔化、自動化加工生產線90餘條,茶葉規模化加工技術和裝備水準全國一流。全市擁有茶葉深加工企業11家,開發出超微細粉、茶食品、茶飲料、速溶茶、茶啤酒、茶化妝品等精深加工產品,實現商品化生產。
「產業形態正在由『大產業』向『強產業』轉變。」張正竹介紹,黃山市聚集了聯合利華、小罐茶、中茶集團等知名茶企,本土新三版上市企業謝裕大和王光熙快速成長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龍頭企業,還有省級龍頭企業22家,規上茶葉加工企業達70家,全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8家,徽茶產業集群已經在國家層面獲批建設,茶葉行業主體關係已由「同質競爭」向「抱團發展」轉變。
此外,茶文旅深度融合,品牌形象全面提升。黃山市加快推進「旅遊+茶業」「文化+茶業」,全市擁有國家級非遺3個、省級非遺18個,太平猴魁製作技藝被列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建成茶旅結合觀光園23處、茶葉博物館7家,打造精品茶旅線路13條。全市691個行政村有188個村以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為主導產業,其中茶產業為基礎的村達到一半以上。2020年全市茶旅遊接待1000萬人次,旅遊收入20億元。全市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0個,中華老字號2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3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7個,茶葉品牌矩陣星羅棋佈、熠熠生輝。(記者 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