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發表視頻致辭指出,服務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中方願同各方一道,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共享服務貿易發展機遇,共促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
2021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本文報道單位集中亮相
作為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主要承載區,北京自2020年國務院批覆「兩區」方案以來,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方案中的251項任務,佔總任務的80%以上;落地全國首創性政策創新成果35項,在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文旅服務提質升級等六方面形成了10項最佳實踐案例向全國複製推廣。
在北京市朝陽區,全國首批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全國首家另類投資保險資管公司、全市首支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全市首家跨境貿易投資風險管理與商務服務平台等35項在全國、全市有影響力的重大項目落戶朝陽。同時,圍繞金融創新、人才服務、中醫藥服務貿易等特色領域形成了10個改革創新實踐案例,示範帶動作用顯著。
「兩區」建設一年來,朝陽區新設企業超過3.6萬戶,佔全市17.1%,居北京市首位。其中,新設外資企業同比增長35%;吸引合同外資87.4億美元,同比增長53.5%;實際利用外資40.5億美元,同比增長17.9%。跨國公司總部增至132家,約佔北京市總數70%。131個項目陸續落地,其中外資項目57個,均為北京市第一。
千年大運河畔,滄桑巨變正在史詩般上演。2021年5月,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PWC)成功入駐北京城市副中心;6月,我國第一家外商獨資貨幣經紀公司上田八木貨幣經紀(中國)有限公司在城市副中心開業;同期,坐擁A股千億市值新能源上市公司的三峽集團,攜旗下十五家子公司入駐北京城市副中心運河商務區。中美綠色基金、三峽清潔能源公司、北創低碳科技創業投資基金等企業先後引入副中心……
截至目前,副中心已經成功落地北京自貿試驗區首批境外機構境內賬戶即期結匯業務、完成北京市場首單供應鏈票據貼現款項發放、在北京市率先試行網上「證照聯辦」、發出了全市首張「一照含證」營業執照……
在科技企業雲集的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經過21年的發展,園區已經成為全國領先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高端專業化園區,目前在2.6平方公里的範圍內,聚集着雲計算、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數字經濟前沿技術領域的產業集群,在關鍵領域具有相當的產業話語權和技術主導權。截至去年年底,園區實現產值3366億元,地均產值達到每平方公里1300億元。
2020 年中關村軟件園獲批「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承擔北京「兩區」中數字經濟、數字貿易相關任務,在大數據、雲計算、5G、工業互聯網等數字經濟新興產業,在人工智能、量子科學等數字經濟前沿技術領域和創新應用方面,都形成了全國領先的產業集群和產業生態。
順義區一直是北京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兩區」建設以來,順義全國首創了利用綜保區開展國際包修飛機發動機等關鍵航材免抵退稅試點,全國首創「免稅、保稅和跨境電商」政策銜接試點,全國首創跨境電商銷售醫藥產品試點深入推進,藥兜網獲批全國首個跨境醫藥電商倉儲物流第三方服務資格,天竺綜保區全國首創生物製品檢測代抽樣制度,全國首創保稅物流供應鏈監管新模式……
廣東省的服貿發展成就同樣令人振奮。2020年全省服務進出口8519億元,佔全國的18.7%,位列全國第二。廣東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將堅持以「雙區」建設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為牽引,充分發揮「數字貿易工程」的引領作用,助力廣東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通過服貿會這一中國對外開放的重大平台,持續擦亮「廣東服務」品牌,為全球服務貿易發展作出更多「廣東貢獻」……
有着352年悠久歷史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華醫藥的代表性企業,也是服貿會的受益者和忠實「粉絲」。
同仁堂集團副董事長丁永玲向本報表示,自1993年走出去以來,同仁堂就以服務世界人民健康為使命,用20多年,走進境外28個國家和地區,開設148家終端,傳播中醫藥文化,展示中醫藥獨特魅力。
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同仁堂依託遍佈海外的網絡,在上千個品種中快速篩選出80個防疫抗疫品種,為境外50個國家和地區繪製疫情肖像,開具扶正避瘟飲系列組方100套,惠及50餘萬民眾。2020年,同仁堂累計捐贈價值3400餘萬元的物資和產品,為國際戰疫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支持。
「目前,我們已經服務了五大洲5000萬民眾,實現了中華傳統中醫藥文化在億萬海外民眾中的廣泛傳播。」 丁永玲說。
《2020中國服務貿易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服務貿易已成為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我國由貨物貿易為主向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開放轉型成基本趨勢,數碼技術創新驅動服務貿易新變革。
2021年服貿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彰顯了中國開放合作的決心,更展示着中國經濟結構優化、產業轉型升級的信心,相信服貿會將為深化服務貿易國際合作帶來源源不斷的新機遇。(記者 楊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