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一個名為「石庫門內開『一大』 新天地里唱新歌」的主題活動在上海圖書館舉行。該活動由上海圖書館講座中心與瑞安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聯合舉辦。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茅盾文學院院長何建明與瑞安集團董事長助理、《新天地·非常道》作者周永平就上海新天地講述了各自的體驗與感悟。
何建明表示,上海新天地的浪漫、現代、時尚、熱鬧給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參觀中共「一大」會址又令其肅然起敬。他說:「當我看到一百年前這些共產黨人在石庫門裏開會的場景,他們手裏捧着資料以及閃爍的目光,讓我強烈感受到兩種文化,一種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種是由西方引進的先進文化,而這兩種文化組成了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者他們內心的那份理想和信念,這份信念就是馬列主義走進中國。」
何建明認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就是引入了西方文明,而新天地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對東西方文明的融合,創造了獨有的一塊天地。他說,在建黨百年之際,回過頭再去感受新天地、感受石庫門,中國共產黨人第一步走的路選擇了石庫門是英明和偉大的。
瑞安集團董事長助理、《新天地·非常道》作者周永平曾擔任上海市政府辦公廳新聞處副處長和僑辦新聞文化處處長兼《上海僑報》總編輯。1999年「下海」進入瑞安集團,參與創立上海新天地。
周永平回憶稱,20年前新天地誕生的時候,其初衷是為慶祝建黨80周年,當時整個上海城市處於建設初期,普遍認為認為石庫門是落後和貧窮的代表,而摩天大廈、汽車等才是現代化。他回憶稱,美國曾有報道說,有四分之一的建築塔吊車集中在上海,上海像個大工地,許多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而大片的石庫門老建築被拆。
周永平說,當時,盧灣區領導層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和思想,將此項目給一個外商瑞安公司來做,而瑞安拿到後就覺得在中共「一大」會址旁要把該項目做好並非易事,所以,在國際上找了最好的建築設計師,因為他在美國有成功的案例,提出了保留老石庫門建築,外表翻新,內部全部現代化。
眼下,上海新天地已是城市新地標,亦是上海的城市名片。周永平倍感自豪地表示,今天的新天地里,中國人可平等地與世界各地來的外國人在一起喝咖啡品茶、休閒聊天,過去那種不平等的現象已一去不返了。他認為,當年中共「一大」會議中的13位代表提出的理想現已在新天地實現了,這亦是上海新天地與中共「一大」間的關係。(記者 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