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四川巴中:關愛烈屬 銘記英烈

2021-06-30
来源:香港商报网
    近年來,四川省巴中市將關愛烈屬工作作為弘揚英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發力量的創新舉措。
 
紅軍烈士張作善家--「光榮之家」
 
    2020年11月,巴中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巴中市軍隊離退休幹部休養管理所等7家單位,發起並籌備成立「巴中市烈屬關愛協會」。該協會主要開展關愛幫扶、扶貧濟困、安老撫孤、恤病助殘等公益慈善救助活動,集中財力、物力、人力,為困難烈屬解決實際問題,開展各類慈善活動、烈屬走訪慰問和志願服務等活動。
 
    在巴中市巴州區平梁鎮桂花樹村張善明家中,他正輕輕撫摸着一張被完整裝裱在相框內的烈士證明書,上面清楚地記載着,「張作善同志,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犧牲,被評定為烈士。」
 
對烈屬張善明慰問
 
    張作善正是張善明的父親。「我一輩子都沒見到過父親,沒有得到一點父愛……」張作善參加紅軍時,張善明才3個月大,多數的事跡都是張善明聽同鄉轉述。「父親1933年參加紅軍。1935年6月,紅軍由雲南轉入四川,當時正值酷熱的夏天,戰士們都穿着單衣。但馬上要翻越夾金山了,戰士們來不及補充衣服,很多戰士就穿着單衣上山。最終,父親犧牲在了夾金山。」提及父親的經歷,這位88歲的老人眼底隱隱泛起淚光。
 
    父親的英勇事跡一直鼓勵着張善明。「父親為了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而犧牲,我也要為了群眾的幸福生活而奮鬥。」這個信念支撐着張善明。
 
    1956年,張善明擔任桂花樹村村支部書記。在任村支部書記期間,他帶領村民開辦了榨油廠、木工組、縫紉組等村辦企業;成立改土專業隊,改土造田120餘畝;修建村小學2所,村辦幼兒園1所;自籌經費修建村通鄉公路1.6公里……
 
    從1956年至1982年,張善明連續26年擔任桂花樹村支部書記。2018年,桂花樹村成功脫貧摘帽。「看到鄉親們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也算是完成父親的遺志了。」
 
    抓實關愛烈屬工作,大力弘揚英烈精神。由巴中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共青團巴中市委牽頭,依託青年志願者協會、關愛烈屬協會組建了一支300人的關愛烈屬「紅色志願者」服務隊伍。按照「一人一檔」原則,市、縣(區)同時為904戶1206名烈屬建立關愛幫扶台賬,實行數據庫管理。建立一份烈屬檔案、一個專門賬戶、一套服務體系、一組關愛辦法、一次監督評議掛聯關心關愛機制。
 
巴中市對烈屬一戶一檔管理
 
    巴中市巴州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思想政治與褒揚紀念股股長黎旭介紹,自關愛烈屬工作開展以來,已對轄區內烈士遺屬進行了全覆蓋走訪、慰問,將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懷送到了他們身邊。今後,也將進一步加大對這一群體的關心、關注力度,切實做好服務工作,力爭讓他們生活幸福、安康。
 
    據悉,「巴中市烈屬關愛協會」是全國首個關愛烈屬社會組織,得到了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常務副會長余順輝的極大關注。巴中烈屬關愛幫扶專項資金的首筆捐款就來自余順輝,同時他也是發動和鼓勵更多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共同關愛革命老區、關愛革命先烈後代的先行者,他的母親在其感召下,捐出了自己所有的零花錢30餘萬元。
 
    據了解,巴中市財政為烈屬關愛資金注資240萬元,協會接受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香港金鑾集團等企業捐贈資金182.3萬元,明發集團捐款50萬元,巴商總會捐款81萬元以及海外華僑等愛心人士的捐款也正在落實。
 
    巴中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白復甦表示,「讓烈屬擁有更多獲得感和尊崇感,既是告慰先烈應有之義,也是我們最好的銘記!」
 
    如今,紅軍精神在張善明家有了更直接的延續。1996年,張善明二兒子張澤在從西安科技大學畢業後進入北京空軍裝備研究院工作,已是一名大校。雖身在千里之外,張澤也常對父親承諾,「我一定會繼承爺爺的遺志,發揚紅軍精神,為空軍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現在,張善明孫子也進入了大學學習,「如果有機會,我也會鼓勵他積極參軍,把紅軍精神繼續傳承下去。」張善明說。
 
    巴中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袁勇指出:「關愛烈屬工作意義重大、任重道遠,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圍繞『率先為全國關愛烈屬工作提供樣板示範』的目標,細化工作舉措,健全常態關愛機制,積累一批可借鑑、可複製的寶貴經驗。傳承紅色基因,在全社會營造崇尚英雄、關愛烈屬的濃厚氛圍。」(記者 付莉莉)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