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夏季的無扇之城」的山西長治,在6月仍是溫度適宜,空氣清新。近日, 「第六屆著名作家看山西」採風團一行深入長治三里灣村、王家莊、白楊坡、岳家寨等多個鄉村參觀考察,感知當地的風土人情。
著名作家採風團一行在趙樹理故居合影留念
三里灣村原名川底村,距平順縣城南4公里,全國著名勞模郭玉恩的家鄉,川底五一農業社是新中國第一批創辦最成功的農業合作社,1952年,著名作家趙樹理在這裏長期體驗生活,寫下了中國第一部反映農業生產合作進程的長篇小說《三里灣》,由此,川底更名為三里灣村。195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在川底村完成小說《三里灣》改編電影《花好月圓》的拍攝。
以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為團長的知名作家採風團一行走進「趙樹理住所」,參觀趙樹理曾經生活與創作時的農家小院。院內趙樹理曾經用來創作的小屋、屋內炕上的一張小桌子以及桌上的香煙等,吸引作家們紛紛圍觀。
此情此景,讓同為作家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副會長、《民族文學》原副主編趙晏彪感觸頗多。「趙樹理在三里灣村生活兩年,通過深入了解村民生活並共同勞作尋找素材,由此創作了《三里灣》,」趙晏彪說,趙樹理的故事給作家們再一次敲警鐘,提醒作家們要深入生活、紮根群眾,不斷地體驗生活,在生活中提煉出好的故事,才能讓作品擁有生命力。
中國傳統村落——岳家寨
趙晏彪十分看重作品的文化內涵以及傳承。他認為:「寫作應該與時俱進,體驗生活後的作品不僅要忠於歷史與人物,也要用現在的視角和語言詮釋作品中故事,這樣才能把故事寫好,作品才能被更多的年輕人傳承下去。」
隨後,作家一行人又來到海拔1350米、距平順縣城80公里的岳家寨。這裏四周群山環峙,巍峨壯觀,整個村莊處於山體斷層平台之上,東臨懸崖絕壁,有「太行空中村」和「世外桃源」之稱。這裏歷代村民就地取材,用石板蓋房、鋪路,將石頭用於生活的各個方面,石牆、石街、石板房,石磨、石碾、石水缸,呈現出一片石頭的世界,形成了獨特的民風、民俗。先後榮獲首批中國傳統古村落保護名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等30餘個榮譽稱號。
曾經,這裏交通閉塞、溝通不暢,岳家寨村民為了打破交通不便的發展瓶頸,面對惡劣的條件沒有退縮,一代又一代岳家寨人發揚不叫苦、不喊累、不畏難、不言敗的精神,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築路高潮,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不現實變為現實,把辦不到變成辦得好。特別是近年來,岳家寨以旅遊產業富民、惠民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着力點,通過立足石頭做實文章、挖掘文化豐富內涵、拓展經營提升能力,大力發展旅遊經濟,走上旅遊富民的快車道,使一個偏遠小山村發展成為享譽太行的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
八一電影製片廠原廠長、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柳建偉在岳家寨接受記者採訪
於數年前來過岳家寨、並著有《暮投石壕村》文章的王劍冰,是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他回憶稱,那時候是臨近黃昏住進老鄉家裏,跟現在住的民宿不一樣,那時候條件有限,洗漱、上衛生間都得去室外,「如今的岳家寨條件完備並發展旅遊,可能更適合城市的人來這裏走一走、轉一轉。雖然這裏開發旅遊很不錯,但作為作家,我可能更喜歡那個原始的岳家寨。」
對岳家寨故事同樣着迷的還有八一電影製片廠原廠長、曾獲茅盾文學獎的柳建偉,他告訴記者,岳家寨的故事是中華民族綿延不息的一種生存能力的見證,凝結着人民群眾愚公移山的精神,而村民們的偉大創造也凝聚着我們黨和政府在精準扶貧的戰略當中,給予了岳家寨「一個都不能少」的關懷和關愛。
著名作家採風團一行在「中國魔術第一村」 李峪村與當地村民演員一同合影
行走在「中國魔術第一村」李峪村村內的作家們,不僅欣賞了村民表演,還觀看了該村打造的《太行雷神》情景劇。據了解,李峪村位於武鄉縣大有鄉,「地雷大王」王來法的家鄉,全村900口人,400多位村民都會表演魔術,200多人可以登台演出,可謂「家家都有魔術師,人人都能露兩手」。
依靠魔術致富的鄉村,在全國都是罕見的。對此,《映像》雜誌執行主編、《重回1937》作者蔣殊認為:「李峪村致富模式非常好,村幹部在自己掌握魔術技能後,讓這麼多村民都學會這項技能,作為脫貧致富的新路子,在全國也是獨一份的。」
在村民自演自導《太行雷神》情景劇中,演員均是當地村民,還有不少年邁留守老人也在充當演員,這一幕讓蔣殊大為感動。 蔣殊說:「他們一腔熱血站在舞台上,不僅在表演,更是想把自己的鄉村變得繁榮,想把腳下的這片土地讓更多的人知道。(王利萍 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