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著名畫家蔡超、游新民國畫作品捐贈儀式在江西南昌舉行。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新聞出版局局長黎隆武,省文聯主席葉青,省文旅廳副廳長陳曉平,南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龍和南,市政府副市長宋鈾,市政府副市長李松殿以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觀作品展並參加捐贈儀式。
蔡超、游新民國畫作品捐贈儀式
活動現場,蔡超、游新民兩位藝術家與南昌市文廣新旅局局長萬利平共同簽署了《捐贈協議》,將一批書畫佳作捐贈給八大山人紀念館。其中蔡超捐贈了200餘幅(件)畫作以及老照片等資料,游新民捐贈了300件作品以及照片書信等資料。
弘揚文藝佳作 滋養城市內涵
將最好的藝術品捐贈給國家、造福於人民,是捐贈者對作品最終歸宿的選擇和心願。
據介紹,蔡超1944年出生,20世紀70年代以《毛主席在農村調查》等紅色題材的人物畫在全國嶄露頭角,80年代以水墨人物畫創作多次入選全國美術大展而名聲日隆,90年代以工業題材創作蜚聲畫壇並奠定其在20世紀中國繪畫史中的重要地位,21世紀以在中國畫領域全方位的探索和取得的不蜚成就而名聲遠播,作品多次獲得全國性展覽獎及國際獎,被授予首屆徐悲鴻美術成就獎、首屆黃賓虹美術成就獎。
著名畫家蔡超
蔡超在捐贈儀式上發言時說:“希望我的捐贈能夠在江西美術事業和江西的發展進程中留下我的一點痕跡,因為這個痕跡記錄了我對這個時代的一個認識。”他表示自己在江西生活了五十多年,所畫作品有90%和江西有關,對江西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美術館是我的藝術作品的最好歸宿,作品集中展覽也將豐富和活躍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對我而言意義非凡。”
游新民,1953年出生,國家一級美術師,現為中國美協會員。游新民擅長界畫、山水、花鳥等。1974年師從當代中國畫大師黃秋園先生,在山水畫外,潛心研究迄今極少有人創作的界畫,其作品多次在全國重大展覽中展出並獲獎。
著名畫家游新民
在游新民看來,作為一個畫家,能夠將自己的作品捐獻給國家,奉獻給社會,只是盡自己的本分。一座以個人名義命名的美術館,不僅是完成了自己多年來的心願,更是對自己的一種鼓舞和肯定。他表示,過去四十多餘年來他一直致力於中國界畫的學習創作和研究,如今在社會各界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古老的界畫藝術已經在南昌落地生根,而借助此次美術館建設的契機,這門繪畫技法也一定會在南昌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游新民向嘉賓介紹藝術作品
在捐贈儀式現場,兩位藝術家潛心創作的畫作展出,吸引不少江西藝術界大咖、書畫藝術愛好者駐足觀看。南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宋鈾在當日捐贈儀式上表示,建設蔡超美術館和游新民美術館,將有利於保護好、發揮好、弘揚好兩位藝術家作品的文化藝術價值。而濃郁的書畫氣息也將滋養城市內涵,推動南昌的文化事業不斷發展。
推動社會力量 共建文化之城
據了解,近年來,為加快推進文化之城建設,南昌市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合理利用歷史建築,參與博物館、美術館、展示館打造,盤活了一些歷史文化及建築資源,並推動“民間私藏”走向“社會共用”,走出一條城市老舊曆史建築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位於象山北路上的南昌紅色記憶展示館,是全市第一家“公辦民助”的博物館,館內展示著大量由民間收藏家捐贈的紅色藏品,免費向市民開放,已成為南昌火熱的網紅打卡地。去年9月,“梁書美術館”正式對外開放,為南昌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再添新地標。這座美術館與傳統美術館最大的不同,是場館內的所有作品都來自於社會捐贈。
從紅色記憶展示館到梁書美術館,社會力量被發動起來,市場機制更靈活、參與主體更多元、館藏內容更獨特,免費向社會開放的策略讓更多的私人藏品走進公眾的視線,再次實現了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昇華。
下一步,南昌還將繼續大力推廣“公辦民助”“公建民營”建設運營模式,完善和修訂《南昌市非國有博物館扶持辦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場館建設,重點打造吳齊美術館、蔡超美術館、游新民美術館等,延續城市文脈,建設一批“叫得響、立得住、留得下”的精品文化場館,為南昌“文化之城”建設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黃穎 蔣婷 圖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