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氏股份因養殖被行業及市場所熟悉,但早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溫氏股份就啟動了種豬、家禽等育種的工作,經過多年的技術沉澱,目前已成為育種行業龍頭。去年,溫氏股份成立了種豬事業部,定位為一家商業育種公司,在保障集團內部種豬供應的同時,為社會和同行提供優質的種豬產品,目標是要做世界一流的種豬公司。
行業方面,根據報道,今年初,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對外透露,中國種業總體上供應有保障,風險也可控,但在種子資源保護利用、科技自主創新、企業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
克隆顯微注射
育種難點:投入大、見效慢、保護少
據了解,對於畜禽的育種,國際上通用的育種方案是引進優良品種,根據本地市場需求確定主選性狀進行遺傳改良。例如,國內的豬、牛、羊和蛋雞品種,最開始也都經歷了引進國外優秀品種、選育成適宜我國的高產優質品種的過程。
不過,在進口品種國產化過程中,育種技術仍有差距。
有專家總結,一是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加強,例如白羽肉雞還沒有完全突破,能繁母豬年均提供育肥豬數量較低。二是育種基礎還有待夯實,生產性能測定規模小、自動化、智能化的程度還不太高。三是育種體系還有待完善,畜禽核心育種場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四是畜禽企業總體實力弱,投入少,競爭力不強。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今年初,相關政策文件的發佈,將種業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文件不僅將種業首次單獨成段表述,還使用了「打好種業翻身仗」的標題。
育種存在的短板,對於企業而言,這與投入大、時間長、見效慢有莫大關係。
首先是育種場投入建設成本,廣東溫氏南方家禽育種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東介紹,一個普通規模的家禽育種場,初始建設成本也在5000萬元~8000萬元不等,且在目前對於高效、科技等要求更高的背景下,上億元的投入並不少見。同時,育種過程中的運營成本也不少。
天露草雞
此外,育種的過程漫長且充滿不確定性。
以番鴨為例,今年3月,溫氏白羽番鴨1號入選農業農村部國家畜禽新品種及配套系、遺傳資源名單(第381號),成為國內首個通過國家審定的番鴨品種。據溫氏股份水禽事業部助理總裁季從亮介紹,該品種選育從2007年開始,到最終通過審定,經過了十多年時間,「基本上培育一個品種都要十多年,最快也要七八年。」
「就算品種培育出來了,還要經過市場的檢驗,能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有沒有競爭力,沒有競爭力別人就不養你的,整個過程需要不斷優化、修正。」季從亮進一步解釋道。
除了以上問題,知識產權保護難,經濟收益過低,也讓育種工作變得更加艱難。此前政策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強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
據吳珍芳介紹,以種豬為例,在國內,育種公司將選育後的種豬賣給下游養殖公司,中間沒有專利授權費,「實際上是把遺傳物質也賣了,下游養殖公司可以自行留種,育種公司長期大量投入的育種研發經費,沒有更好的效益體現。國內絕大部分育種公司育種研發積極性不高,只是單純的制種,並沒有在遺傳改良上下大功夫。而且好的遺傳性能受不同養殖條件影響,育種價值的體現不充分。」因此,吳珍芳呼籲,應該給予育種企業更多的政策扶持,提高企業育種研發投入積極性,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現代化豬舍
育種意義:降本增效、提升競爭力
育種之路上的這些難點,使得大部分畜禽企業對育種事業「望而止步」或是「有心無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專家們也指出,雖然育種工作投入大、見效慢,還存在不確定性,但溫氏股份還是選擇了在育種之路上毅然前行,原因無他——無論是對於整個行業,亦或是企業自身,掌握自主育種能力,都極為重要。
對於企業而言,自主育種也是實現市場競爭力提升的關鍵。
「養殖供給平衡的情況下,養殖企業比拼的就是競爭力了。競爭力如何體現,一是養殖成本,二是市場售價,你能不能比其他企業成本低,同樣的肉拿去賣,你能產品質量能不能賣出更高價?比別人少吃0.1公斤飼料,比別人多賣0.1元,看着差別不大,但在規模下,差距就出來了。」吳珍芳計算道。
以生豬為例,當今世界瘦肉型品種有三個,杜洛克豬、長白豬和大白豬(簡稱杜長大),這些品種有着共同的特點,吃得少、長得快、瘦肉率高。
吃得少、長得快,意味着養殖企業可以降低養殖成本,行業中,有個「肉料比」的概念,即多少飼料,長多少肉。據了解,我國地方豬種,一般需要餵養5~6斤飼料,才能長一斤豬肉,而「杜長大」只需要餵養2~3斤飼料,即可長一斤肉,這意味着,僅僅是飼料,養殖成本高出一倍。
與此同時,「杜長大」還有瘦肉率高的特點,瘦肉率一般在65%左右,我們國家地方豬種瘦肉率大概是在33%~42%之間,平均瘦肉率在38%左右。飼養「杜長大」瘦肉型豬種的經濟效益要優於地方豬種。吳珍芳介紹道。
再有,通過科學育種,還能提高母豬的PSY(每頭母豬每年提供斷奶仔豬數量),為企業產能快速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因此,對於養殖企業來說,無論是生豬,還是家禽、水禽、牛羊等,上述指標的微小提升,都有極大意義。也正是如此,溫氏股份多年來便在育種工作上苦下功夫,近年來,更是加大智能化投入,以提升育種效率和準確性。
季從亮介紹,在育種實踐中,有一半以上的精力花在收集各種性狀的性能測定上,再結合系譜來進行選育,智能化提高了採集效率、準確性,例如以往可能一天才能完成1個有數千隻鴨群體的體重測定,採用智能測定工具後,現在2個小時就能完成,測定的數據也更為準確。
「原本我們每天都要人工稱量飼料的重量,現在有了飼料報酬自動測定技術,家禽每天吃了多少,就會自動傳到系統里去,系統再把數據整理成表格輸出,效率倍增。」林東也介紹道。
番鴨
龍頭髮力:強優勢、補短板
對此,行業公司、育種專家們也正在努力研發,培育創新品種,努力使我國成為種業大國。
作為行業龍頭的溫氏股份便是此中代表,該公司有着較為完善的育種體系,基礎紮實,技術優勢明顯。據了解,目前,溫氏股份已建有國內一流的黃羽雞、生豬種業資源庫,搭建了完善的畜禽育種技術體系。
家禽育種方面,以養雞起家的溫氏股份,早在成立之初(1980年代)就開始探索種雞的飼養及選育工作,到1994年,廣東溫氏南方家禽育種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據該公司總經理林東介紹,目前,溫氏股份有7個品種通過了國家畜禽品種認定。在華南、華中、西南已設立三大家禽育種中心,在四川、湖北、江蘇、廣東設立了六大育種基地,年產能達到2500萬套,育種的產品覆蓋輻射全國。
種豬育種方面,溫氏集團自1998年開始種豬的育種工作,2012年成立廣東溫氏種豬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成立種豬事業部,先後培育出12個專門化品系和2個高效瘦肉型種豬新配套系,通過國家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審定,在主要生產性能指標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水禽育種方面,據溫氏股份水禽事業部助理總裁季從亮介紹,從2003年開始探索水禽養殖的溫氏股份,在2007年開始組建水禽育種團隊,進行素材收集及專門化品系的選育。目前選育的各類型水禽品系有10個。
據了解,品種「強優勢」和技術「補短板」,是溫氏股份未來在育種工作上的努力方向。此外,今年初,全國人大代表、溫氏股份名譽董事長溫鵬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後還將下大力氣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強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研究適宜品種的研發與推廣,促進育繁和推廣一體化發展。(記者 盛芳齡 通訊員 溫氏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