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瓜藤長得太好了,必須通過整枝來調控植株的生長,促進開花坐果。」技術員李家木笑着說,「這批瓜是今年元月份栽種的,按照這個生長速度,再過十幾天就能上市了,而且今年畝產不會低於四五千斤的,又將大豐收。」
4月26日,在安徽省巢湖市蘇灣鎮包坊村聯創扶貧產業園內第13號大棚內,李家木正帶着一名工人蹲在西瓜地里忙碌給瓜藤整枝。而李家木身邊的8424品種西瓜長勢正旺,綠油油的西瓜藤葉鋪滿了地面;瓜葉間探露出的一個個小西瓜,尤為惹人喜愛。
據李家木回憶說,包坊村聯創扶貧產業園此前是一處家庭農場所在地,規模小,設施落後,道路狹窄,菜販子車子開不進來,農場里的菜全靠人工挑,運輸時蔬菜損傷大。
2018年,安徽省巢湖市包坊村通過爭取300萬元扶貧資金將這處家庭農場改建成了包坊村聯創扶貧產業園,安徽禾新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租了產業園72畝大棚,用以發展有機蔬菜種植和西瓜栽培。4月22日上午,筆者走進包坊村聯創扶貧產業園時,眼前成片大棚整齊劃一,棚內寬敞高大;產業園內一條寬4米多、長500多米的寬闊水泥路貫穿整個園區。「現在產業園和三四年前相比,道路設施、大棚結構、種植規模等早已提檔升級,這也給產業園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展前景。」蘇灣鎮包坊村黨委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湯賢德介紹說。2018年,包坊村聯創扶貧產業園產值達50多萬元,年可為包坊村集體經濟增收16萬元,同時為村提供80多個就業崗位,其中脫貧戶有4人;今年預計產值有望超過70萬元。
包坊村聯創扶貧產業園是包坊村近年來蝶變發展的一個縮影。與扶貧產業園相比,5年前的包坊村還是集體經濟負債村居,基礎設施配套落後,農村人居環境差,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8000元左右,在當時是巢湖市16個重點貧困村之一。近年來,包坊村以抓黨建、聚人心、凝合力為抓手精準開展脫貧攻堅,2018年底實現192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充分利用和盤活現有資源,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2020年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52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3000元,包坊村從此邁入經濟強村行列。
位於蜈蚣山的包坊村扶貧產業園,400多畝的白茶、烏牛早等不同品種茶葉長勢正旺,百米開外山脊上,三四十名茶農正在茶園裡採摘春茶。據包坊村黨委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湯賢德介紹,包坊村地處江淮丘陵地帶,山林眾多,適宜種植茶葉。此前這處山區為荒山崗嶺之地,為盤活閑置土地資源,包坊村先後共投入扶貧資金180萬元,以量化入股的方式與瑰寶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建設包坊村扶貧產業園及包坊村茶葉扶貧產業園,共計約600畝高標準、高品質的生態茶園。自包坊村扶貧產業園及包坊村茶葉扶貧產業園投產以來,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近10.8萬元經濟收入,帶動周邊村民臨時就業達到近千人次。
包坊村,一個昔日經濟落後的貧困村,如今面貌煥然一新:不僅村居環境變美了,生活變富了,出門有路燈、休閑有廣場……而且還村內還建有扶貧產業園3個、村集體光伏電站3座、扶貧標準化廠房1500平方米,李家木感嘆道:「以前城裡人的美好生活咱想都不敢想,如今在咱農村全成了現實。」(黃慶松 尹慶慶 龔舒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