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今日热点

深圳大鵬新增3個市級非遺項目

2021-04-26
来源:香港商报网
    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佈了深圳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大鵬新區共有3個區級非遺項目升級為市級非遺項目,分別是葵涌客家茶果製作技藝、東山漁歌和南澳海膽粽製作技藝。至此,大鵬新區18個區級以上非遺項目中,省級4個,市級4個,區級10個。
 
    大鵬新區新增的3個市級非遺項目中,「葵涌客家茶果製作技藝」流傳於大鵬新區葵涌辦事處的一種客家傳統飲食製作方法,將糯米、粘米浸泡後磨成漿或打成粉團,包裹豐富的食材,蒸煮製作成糕點。起初,茶果用於祭祀,後來廣泛用於春節、清明、十月朝、冬至等節慶與婚嫁、建房等客家日常禮俗,客家方言俗稱「粄」,現主要流傳於葵涌辦事處高源及其周邊社區,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人聚居區域。葵涌客家茶果製作精選日常可得材料與節令時蔬,遵循素、野、粗、雜理念,採用能維持食物本味特點的蒸煮烹調法,保留了重蒸煮輕炸煎的客家傳統飲食文化特色,又有所創新和發展,體現了客家族群因地制宜、適應自然的生存理念和聰明智慧,以及山地、海洋文化特色,成為延續港澳深同根同源的同鄉情感認同、促進交往的重要媒介。
 

葵涌客家茶果
 
    而「東山漁歌」是東山漁民在勞動、生活中集體創作,用以傳播歷史文化、生產知識、人際交往的抒情性漁歌,旋律優美,節奏富於變化,以漁民口耳傳授傳承至今,主要分佈於大鵬新區南澳東山社區漁民聚居區及其周邊地區。東山漁歌運用樸實的手法、生動的語言,通俗易懂,易於傳唱,積澱着東山漁民對社會與大自然的認識實踐和生命體驗,反映勤勞勇敢的族群性格與質樸的自然觀念,是汕尾漁歌、惠東漁歌在南澳沿海漁區的延伸發展與必要補充,填補了深圳地區漁歌的空白,對於族群文化與情感認同、禮樂教化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東山漁歌
 
    「南澳海膽粽製作技藝」主要流行於大鵬新區南澳的一種民間傳統節日飲食製作方法,傳承至今已有五代。南澳海膽粽不僅是端午民俗食品,而且作為茶點成為南澳人日常飲食重要組成部分,暢銷國內珠三角、華東、港澳地區等,遠銷海內外。傳統上,南澳海膽粽製作技藝由家庭女性長輩口耳相傳。2004年,傳承人張長妹開始規模化生產,南澳海膽粽製作技藝開始社會傳承。南澳海膽粽是南澳人利用大自然饋贈製作成的食物,選用具有養生保健價值的海膽肉為主要原材料,輔之以當地節令鮮材製作,體現南澳人對 「天人合一」「陰陽五行」自然觀念的認知與實踐,祈求通過飲食尋求自然庇護,與自然和諧相處,對於新區打造特色飲食產業建設有積極探索意義。
 

南澳海膽粽
 
    據了解,大鵬新區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亮點頻出。一是積極推動保護升級。推薦5個區級非遺項目申報第五批市級非遺項目,申報成功3個,目前正在開展「皮影戲」申報省級非遺項目。二是聯合寶安區海韻學校,推動省級非遺項目疍民過年習俗(舞草龍)、南澳漁民娶親禮俗非遺文化創新性發展,編創主題非遺舞蹈課程《形韻》,該項目被評為2020年度省級「非遺進校園」十大精品案例。三是每年組織開展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大鵬新區活動,內容以非遺演藝為主,非遺展示和非遺傳承為輔,穿插非遺互動體驗,通過「演、展、傳」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促進非遺文化傳承與發展,讓非遺「活起來」「走出去」。(記者 羅國淮 通訊員 曾世敏)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