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課堂從室內搬到戶外,讓黨史學習教育的『觸角』延伸到村、社區,真正走到群眾身邊。」近日,在廣東省汕尾市城區東涌鎮寶樓村的大榕樹下,5名青年幹部輪流登台用接地氣的故事、通俗化的語言為村民們講述海陸豐革命歷史故事。
記者從汕尾相關部門獲悉,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汕尾注重用活紅色資源、講活歷史故事、搞活教育形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人心。
10條精品線路
把紅色景點串起來
海豐紅宮紅場舊址是汕尾市精選打造的23個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基地之一,近期的日平均接待量約5000人次。
「最近我們正在進行展陳提升,努力從簡單的『觀賞式』體驗向『沉浸式』體驗轉變,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提高服務水平、發揮重要陣地作用。」海豐紅宮紅場舊址紀念館館長陳火金告訴記者,紀念館將利用幻影成像技術立體展示館藏文物,用科技力量讓歷史文物「活起來」。
汕尾還將零散的紅色景點「串珠成鏈」,打造出10條別具特色的紅色文化研學精品線路,在不久前的清明假期掀起了一股紅色旅遊熱。其中,「首建蘇維埃農運策源地」精品線路憑藉「紅色主題游+綠色生態游+藍色濱海游」的組合模式受到不少遊客青睞。
120多名紅色宣講員
着力強化理論水平
紅色文化旅遊,旅遊是形式,文化才是內涵。為讓紅色文化入腦入心,汕尾不僅加大了對紅色資源的整合力度,還大力開展紅色文化宣講員培訓,組織120多名紅色宣講員參與理論學習、專家授課、互動點評、培訓測評、心得分享等多項學習活動,着力強化紅色宣講員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用本土紅色故事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讓海陸豐革命精神直抵人心。
「這4天的培訓課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我們提高了知識儲備,增強了整合加工講解素材、編寫講解詞的能力,也豐富了我們講解語言的感染力和生動性。」作為汕尾紅色文化宣講團中的一員,劉冬芹參加培訓後說,將把學習海陸豐革命史與「四史」學習相結合,做紅色故事的精彩講述者、紅色文化的忠實傳播者,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10件具體實事
提升職工的獲得感
從機關事業單位到項目建設工地,從岸邊漁船到村口榕樹,從黨員幹部到百姓群眾,從耄耋老人到青蔥少年……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汕尾各地各部門堅持守正創新,以靈活多樣的形式讓黨史學習教育「接地氣」「聚人氣」。
在中建科工汕尾理工學院項目「工友村」,工友們邊吃着晚飯邊看紅色影片,在光影中汲取奮進力量、激發工作熱情。
為工友們提供「百場紅色電影」的是汕尾市總工會開展「我為職工辦實事」項目的其中一個子項目。接下來,汕尾市總工會還將開展建設一批職工愛心服務陣地、打造一批市級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開展普法進企業活動、實施小微企業工會經費支持政策等10件具體實事,不斷提升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
目前,汕尾已展開多種形式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除組織觀看紅色電影、參觀革命遺址、參與紅色故事會等線下活動外,還將上線「汕尾市黨史教育實踐基地網上體驗館」。(記者 余麗齡 通訊員 陳仕凱 施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