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4月8日,記者從營口市政府舉辦的中國(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成立四周年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營口自貿片區掛牌四年來,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項目建設為載體,立足本地特色,積極推動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互融互促,着力構建以創新為引領的高質量發展模式,出台了一系列轉型升級政策,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成果顯著。
截至目前,營口自貿片區新增註冊企業8200多戶,新增註冊企業累計實現稅收14.58億元,促進了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動能。營口片區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稅收、固定資產投資、開工項目數量分別是2016年(掛牌前)的2.4倍、7.1倍、3.8倍和4.6倍。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營口高新區由2016年排名倒數,到2020年位次提升32位,在全國169個國家級高新區排名134名。
據營口自貿片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營口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朱恆南介紹,營口自貿片區成立以來,一方面,以制度創新吸引四新經濟入駐,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如營口自貿片區實施的進口非特化妝品經營備案改革,將進口化妝品加工生產許可改為保稅加工經營備案,並保持原產地不變,吸引意大利產業園化妝品分裝項目落地;將鋼琴門類納入保稅維修目錄,吸引侒琦樂器有限公司鋼琴保稅維修項目落地,預計年維修銷售鋼琴8000台以上,營業收入5000萬元;實施易製毒化學品海陸聯運「1234」服務模式,發揮港口中轉的物流成本優勢,吸引44戶易製毒化學品經營企業在營口片區落戶;將綠泥石運輸標準納入《國際海運固體散裝貨物規則》,綠泥石出口手續辦理時間從1個月縮短至24小時以內,每年可為營口進出口企業節約成本1000萬元,提升了本地特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等。另一方面,以國家級高新區科技創新促進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出台一系列轉型升級政策,實現東盛實業公司通過實施智能製造工程,成為亞洲最大出口塑料包裝製品智能工廠;遼寧新洪源公司一期超細玻璃纖維、二期超細玻璃纖維濾布項目已量產,已為成東北最大的無機纖維工廠。進以生物基降解材料、高性能纖維複合材料、智能安防裝備產業等為代表的產業形成集聚效應。
朱恆南表示,下一步,營口自貿片區將將實施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雙新聯動,賦能產業提質增量。充分挖掘自貿試驗區、國家級高新區、綜保區「三區」政策潛力疊加優勢,推動構建適應「三區疊加」政策環境下,數字經濟、四新經濟等「風口行業」的發展環境及應用場景。加快推進東北跨境商品集散加工中心,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兩中心」、國際海鐵空聯運大通道的重要樞紐「一樞紐」、智能安全(應急)裝備製造基地,環保新材料產業基地,日韓創新合作產業基地「三基地建設」建設步伐。一方面,通過制度創新引領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另一方面,通過科技創新構建全鏈條協同創新體系,實現「產品、企業、產業、技術、平台」五聚集,形成集眾智、匯眾力的全要素協同創新生態系統,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將科技創新優勢和制度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同時,營口自貿片區還將爭取改革賦能,破解改革創新難點。繼續加強「15+15」創新團隊建設,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在商事、投資、貿易、事中事後監管、行業管理制度等重點領域開展更為深入的創新研究,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提供更全面的制度保障。吸收借鑑海南自由港、上海新片區的制度經驗,與國際規則高度銜接,開展政策賦能,在小切口改革的基礎上,繼續爭取國家賦予更大的改革自主權,推動在經濟管理、營商環境、市場監管、知識產權等重點領域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分步驟、分階段的爭取國家綜合授權改革試點,從定點突破到系統集成創新,打通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的要素高效流動通道,力爭形成首創型創新。(記者 王藝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