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在黑龍江省甘南縣查農一小荒緣科普館,陸洪川剛接待完一批參觀的學生,顧不上喝一口水,就趕緊打掃起展館衛生來。隨着黨史學習教育啟動,這個展館就成為了重要的學習基地。
陸洪川為學生們講述紅色故事
「每天都要接待三、四批師生和校外來賓,得有三四百人。」陸洪川是查農一小的教師,同時也是科普館的義務講解員,除了因為口才比較好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館內收藏的3000餘件展品都是由陸洪川無償提供的,他更能說清這些老物件背後的故事。
「這些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參加抗美援朝戰役期間所獲得的各種獎章,這個是當年知青戴過的草帽……」說起館內的藏品,陸洪川如數家珍。
陸洪川正在擦拭展櫃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父親的這句話這麼多年一直印刻在我的頭腦里。」陸洪川今年53歲,1968年出生於一個軍人家庭,父親陸振山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與魏巍筆下的《誰是最可愛的人》裏的主人公馬玉祥是同鄉戰友,展館內的志願軍戰士獎章就是父親和戰友留下的。從小父親就十分注重對陸洪川的紅色教育,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1990年,陸洪川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除了堅持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著作外,收集紅色老物件,探尋這些老物件背後的故事,成了他最大的愛好。多年間,他探訪退伍老軍人、離退休老黨員,從個人收藏愛好者手中購買,「軟磨硬泡」從親戚朋友那裏「徵集」,無論是各種紀念章還是老照片,或是各個歷史時期的紅色書籍,甚至是殘損的彈殼、粗瓷碗,只要被陸洪川遇到,總會「想方設法」收集過來。
「整個人已經入迷了,不但自己收集,還總愛拿給別人看。」陸洪川的愛人孫桂傑笑着說。頓了頓,又認真地說:「這樣挺好,讓大家都知道咱們黨過去的歷史,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陸洪川捐贈給科普館的「紅色傳家寶」
「每一個老物件的背後都有一段感人的歷史,這些歷史應該被銘記,那些在烽火歲月中淬鍊出的精神應該被傳承。」2011年9月科普館開館,陸洪川第一時間將收藏的老物件全部拿出來,放在館內展示。他說,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了科普館這個平台,能夠更好地發揮這些老物件的教育作用,讓它們穿越歷史長河而不蒙塵,讓背後凝聚的精神歷久彌新,激勵後人。
「愛去,愛看,也愛聽。」查農一小的學生張詩羽說,她已經去了好幾次科普館,每次都有新的收穫。看着這些「紅色傳家寶」,聆聽着當年的故事,就像站在革命先烈的面前,近距離參與到他們的經歷當中,每一次都很震撼。
如今,科普館已經累計接待學生及嘉賓參觀研學近萬人次,同時被黑龍江省文史研究館命名為「墾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實訓基地」,陸洪川與研究團隊合作創編的鄉土校本教材《黃蒿溝史話》也已經刊行。陸洪川說,銘記黨的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是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情,也是一名人民教師應該做好的事情。他將做好「傳聲筒」,傳好「接力棒」,將紅色故事講給更多的孩子聽,將紅色基因烙印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裴振萍 王琳 李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