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近日,以「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為主題,廣州各區普遍掀起第34屆「中國水周」節水、惜水、愛水、護水宣傳倡議活動的高潮。
舉辦海珠濕地「尋寶」水科普活動
中國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10 位,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13 個較為嚴重的貧水國家之一。就廣州而言,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局部地區、個別時段水資源量不足,多年平均人均本地水資源量為514立方米,僅為廣東省人均水資源量的三分之一,屬於缺水型城市。
3月28日上午,由廣州市河長辦、海珠區河長辦聯合主辦的第二十九屆「世界水日」暨第三十四屆「中國水周」主題水科普活動在海珠國家濕地公園舉行,廣州市河長辦、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節水不僅僅是國家行動,治水也不應是政府部門唱的「獨角戲」,更需要每一個單位、企業、個人共同為之努力。
海珠治水成效(整治後的海珠新圍涌(海珠區河長辦攝))
此次活動圍繞「中國水周」主題,結合水知識問答闖關和定向越野活動開展,旨在弘揚廣州市水傳統文化和海珠區水鄉生態文明,推動治水成果全民共享,推動全社會形成關心水、愛護水、節約水的良好風尚。
聚沙成塔,聚滴成河。在天河區,該區多家中小學、幼兒園的學生代表以及民間河長、巡河志願者們共同參與車陂街黨領治水3.0——「水滴計劃」的揭牌儀式。
天河區六所學校「小河湖衛士」集體合影
近年來,廣州市治水節水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今年1月,廣州順利晉升國家節水型城市。海珠區努力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十三五」治水工作也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廣州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着力推進水務改革發展。2020年結束時,「十三五」規劃提出的16項指標均已達到預設值。廣州市由過去黑臭水體治理滯後區,到2018年榮登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再到2019年全市147條黑臭河涌基本消除黑臭,車陂涌、雙崗涌、景泰涌整治入選全國治水典型案例。2020年,廣州更是一次性通過省黑臭水體治理驗收,國家監管的147條黑臭水體和50條重點整治河涌全部消除黑臭,並達到「長制久清」標準,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記者 黃裕勇 通訊員 趙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