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鼠年伊始,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舉國抗疫,初戰告捷。同年3月初,甘肅已經連續16天沒有新增病例。正當此時,甘肅省接到了國家指令,接收中國首批包機歸國人員從伊朗乘包機回國,在甘肅集中留觀治療任務。這是「國家使命」,也是對甘肅疫情防控的「大考」,並且無先例可循、無經驗可鑑。
工作現場
危難中,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臨危受命。截至今年2月8日,蘭大一院專家團先後兩次奔赴蘭州新區後備醫院,堅守入境隔離點整整260天,共完成3208名歸國人員的集中隔離留觀任務。其中,檢測篩查出陽性95人,其中91人已治癒出院,還有4人正在積極治療中。
蘭大一院第一批專家團「全家福」
今年1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第十六督導組到蘭州新區入境人員集中隔離篩查點現場督導檢查,督查組督查反饋意見認為:「蘭州新區集中隔離點設置科學、管理規範、流程嚴密、防控嚴格,其模式和經驗值得在全國推廣」。
肩負國家使命 彰顯甘肅擔當
時間回到去年3月3日,從接到國家任務到次日飛機落地,給甘肅省的準備時間僅僅只有24小時。甘肅能不能擔當起這個使命?如何保障歸國人員的醫療安全?全中國人民的目光聚焦甘肅!
作為首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省級定點醫院,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專家團火線上任,蘭大一院副院長、甘肅省醫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健被任命為蘭州新區後備醫院負責人、甘肅省衛健委蘭州新區工作組專家組組長,負責歸國人員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和新冠肺炎篩查工作。專家組成員還有蘭大一院急診科副主任孫志江主任醫師、蘭大一院神經外科主任鄭茂華主任醫師、蘭大一院感控科易思華主任醫師。
彼時,這所位於蘭州新區東北角人煙稀少處的「後備醫院」還只是一個剛剛完成主體建設的空置樓房,周邊道路還沒有平整。「第一天,當我站在這五棟樓前,看見五棟水泥柱子,裡面什麼都沒有。第二天中午,飛機就要降落。」劉健說,當時第一件事是改造隔離區。那一夜,一千多人,在春寒料峭的三月里,燈火通明地幹了一晚上,完成了!通往隔離區的那條土路,一夜之間也變成了柏油馬路。
3月4日清晨8時,全省抽調了289個醫護人員在隔離點集合,劉健對他們進行了緊急培訓,包括新冠肺炎相關知識、接機、篩查、轉運、護理等集中隔離流程,同時還對感控的相關規定進行了細化。這些醫護人員,來自全省30多個省、市、縣、鄉四級醫療單位。經過一上午培訓後,這支臨時組建的隊伍以急行軍一般的速度,開始了接受回國人員集中隔離的任務。
當時,第一批入境隔離311人,其中檢測出了38例陽性。
從無到有 創造奇蹟
第二項任務接踵而來,面對回國人員,用什麼方法找出可能的感染者,如何保證不發生交叉感染?
劉健和同事們用最短的時間建立了篩查機制,他們通過核酸檢測、體溫測量、症狀診斷、胸部X線片等簡便、直接有效的篩查指標和組合策略,做到了在24小時內查出83%的目標感染者,在72小時內找到了92%的目標感染者。
實踐證明,這樣一套集中隔離篩查體系是科學有效的。在此基礎上,他們進一步細化、完善體系,在後期這一體系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60天以來,先後有1331名醫護人員在蘭州新區後備醫院工作,負責留觀人員醫學觀察和生活照顧,並創造了「五個0」的奇蹟。
堅守初心 迎難而上
2020年初疫情發生後,甘肅省迅速成立了醫療救治組、重症醫學救治組、小兒患者救治組、感控組和中西醫結合診治小組,指導全省新冠肺炎救治工作。除中西醫結合診療組之外,其他小組皆由蘭大一院專家領銜。
事實上,這樣的安排,並不出人意料。蘭大一院是全省唯一擁有傳染病科的省級綜合醫院,同時於2009年被確定為首批「全國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病例哨點監測」省級定點醫院。
去年6月初,隨着西方國家「帶疫解封」,根據國家總體安排部署,甘肅蘭州市作為第一入境口岸地,再次承擔入境人員集中隔離等疫情防控工作。甘肅省衛生健康委繼續抽調蘭大一院劉健、易思華、孫志江,還新增加蘭大一院感染科護士長吳秀英主任護師組成專家組,全面負責蘭州新區後備醫院工作。
同氣連枝 共盼春來
隔離區工作中最難的是,歸國入境人員年齡結構複雜,其中老人、孕婦和兒童較多,日常照護壓力較大。另外,部分留學生長期孤身在國外,加之對疫情泛濫的擔憂和疫情期間被歧視等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和焦慮,並伴有諸多「不解」。
曾有一位隔離人員提出「在沙特時候,有兩個廚子天天給我做飯,在這為什麼不能解決這個訴求?」還有一位年輕的留學生提出電話約談隔離區「最高長官」,於是劉健與這位年輕人打了足足兩個小時電話談生活和理想。
雖無硝煙,卻系生死。在蘭大一院專家和從全省兄弟醫院抽調的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甘肅交出的了一份合格答卷,為全國入境人員集中隔離篩查奠定了「中國標準」,積累了「甘肅經驗」。這份承載着國家使命的答卷,體現着甘肅在危急關頭的擔當與作為。(記者 寇剛 通訊員 南如卓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