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塔河縣持續推進「人才強縣」戰略,鼓勵引導各類人才匯聚在邊境一線,不斷充實壯大邊境人才隊伍,繁榮、穩定邊疆,守好祖國北大門。
人才入邊,助力社會穩定。針對邊境地區醫療、教育、社區等民生領域人才緊缺問題,建立150人的編制周轉池,通過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公務員、選調生考錄和企事業單位招聘等渠道,集中引進人才194人,分配至邊境村、社區等基層一線崗位鍛煉提升。加大職稱評審傾斜基層力度,46名邊境人才通過提前申報和破格的方式晉升職稱;9名專業人才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兌現待遇。評選縣級「名醫、名師」53人,發放獎勵10.25萬元。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建成首批標準化人才公寓6戶,入住率達100%。衛生系統與省內外多家三甲醫院加強共建,柔性引進醫療專家20批次,並進村入戶、駐區訪民開展義診行動,為瓦干村、馬倫村等抵邊村義診十餘次,診療2100餘人次,使村民多年的病痛得到了根治或緩解。
人才守邊,推動產業富民。涉農涉林等部門選派科技特派員5名,圍繞種植業、養殖業及林下產品加工等重點領域,引進藍靛果種植等先進技術、謀劃野生五味子種源保護與種苗繁育和林下大球蓋菇種植試驗等項目,大力發展冷涼型經濟作物,建設「三減」示範基地5個,推廣「三減」技術5300畝,實現了產業脫貧,脫貧率達100%。農業、科技等各領域專業技術人員14人深入基層一線,在田間地頭、生產車間開展深度技術服務活動,以人才帶人才,發揮「傳幫帶」作用,通過現場技術指導、電話網絡諮詢、示範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對農村本土人才進行農機具使用、無人機管理、動物疫病防控、泡澤養魚技術等多層面開展培訓指導28次,培訓農村實用人才300餘人次,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全縣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10萬元以上,全面消除了「空殼村」。
人才樂邊,引領文化振興。加大民族文化傳承力度,鄂倫春族關小雲等十多位專家深入挖掘民族傳統文化,帶動13名文化傳承類人才,從鄂倫春族樺樹皮手工藝術、剪紙藝術、刺繡藝術、鄂倫春語言、歌舞等十數項民族特色中傳承民族文化。依託黨校、互聯網+創業園、雲端大講堂等平台,舉辦網紅經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等各類專業技術培訓21期,培訓邊境人才1800餘人次。舉辦手工藝品展、農民豐收節、藝術培訓班等文娛活動18次,「紅色文藝輕騎兵」小分隊深入鄉鎮、村屯、社區,開展「結對子、種文化」文藝輔導活動9次。恢復盤古鎮、依西肯鄉、開庫康鄉教學點,選派10名優秀骨幹教師到鄉鎮一線教書育人,使孩子不再離鄉求學,提高文化素質,以文化振興促邊境振興。(記者 張曉磊 通訊員 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