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軍劍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極其重要的母親河文化,是黃河古今流域多民族人民在與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創造的燦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思想的中心和重心所在地的文化,是中華民族之根,是中華民族的根本血脈。從考古發掘看,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馬家窯文化、龍山文化等佐證了先民在黃河流域繁衍生息的文化印痕。九曲黃河蜿蜒流轉,水域氾濫上千年。一部治黃史,就是中華民族與黃河氾濫等自然災難鬥爭、治理黃河的不屈抗爭史,養成了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精誠團結、求真務實、開拓創新、頑強拼搏、默默奉獻等民族精神,黃河流域存有遺留的豐富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歷史上黃河兩岸留下了許多諸如摩崖石刻、洪水碑刻、修堤碑刻、水利圖碑等治黃遺址、遺蹟,歷經風雨滄桑,凝結了厚重的民族精神與文明烙印。黃河文明是形成於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間凝聚在黃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區的歷史沉澱產生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公序良俗、道德精神。黃河文明歷經發展、徘徊及至興盛,逐漸成為華夏文明的主體。因此,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與精神象徵,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起源、中華文化的核心、中華民族的根魂。從有關黃河的神話傳說、周秦漢唐文化、黃河號子、吟詠詩篇等可以管窺、映襯黃河文化寄寓了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內容,歷史地看,黃河文化孕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幹,黃河文化撐起了紅色革命文化的民族脊樑。
黃河沿岸流傳着中華民族保家衛國、抵禦侵略的故事。「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抗日戰爭時期誕生的著名的黃河樂章《黃河大合唱》,雄壯而激越,成為時代的強音、民族的心聲,震撼着神州大地,鼓舞着中國人民奮勇抗戰,激昂的旋律讓每一個中華兒女熱血沸騰、心潮澎湃,表現了中華民族堅韌頑強的民族精神,展現歌頌了抗戰將士可歌可泣的鬥爭事蹟,又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的英勇大無畏的黃河精神禮讚。由此,《黃河大合唱》成為了一個民族的精神的紐帶,它的作曲者——人民音樂家冼星海也被銘刻在時代歷史的豐碑上。1939年毛澤東在延安青年大會上指出,中國青年有很好的「永久奮鬥」革命傳統,永久奮鬥就是要奮鬥到死,而中國共產黨是繼承這個傳統的。從黃河文化及其精神的傳承來看,黃河文化也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永久奮鬥的力量源泉,成為共產黨人堅守「初心使命」「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基礎,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豐厚創新土壤。194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成立了冀魯豫解放區黃河水利委員會,翻開了帶領人民治理黃河的新篇章。新中國成立後,治理黃河、保護黃河成為共產黨人關心的重要問題。1952年10月,毛澤東第一次出京視察就到了黃河,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心係百姓疾苦安危,帶領沿黃軍民和黃河建設者先後興建了劉家峽、龍羊峽、小浪底等一批重要水利樞紐工程,真正讓黃河由「害河」變成了「利河」。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民族在進行?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黃河流域各個地區在社會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生態保護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發生了許多精彩的故事,體現了渾厚的民族精神和鮮明的時代精神。同時,黃河文化也塑造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獨特標識,焦裕祿精神「生也沙丘,死也沙丘」,展現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愛民親民的光輝形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步履所至,心之所向,盡是關切。他一直關懷、牽掛着黃河的保護與治理,一次次不辭辛苦,奔赴沿黃九省區考察調研,足跡遍布大河上下、長城內外。2014年3月,習近平來到河南蘭考,重溫焦裕祿當年帶領蘭考人民防治風沙時戰天鬥地的革命精神,專門來到黃河最後一彎——位於東壩頭的黃河岸邊,細細詢問黃河防汛和灘區群眾生產生活情況。2016年7月,在寧夏,他強調要加強黃河保護,堅決杜絕污染黃河的行為,讓母親河永遠健康。8月在甘肅,他聽取黃河源頭鄂陵湖——扎陵湖觀測點生態保護情況匯報,囑托要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2017年6月,在山西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他尋訪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渡過黃河駐扎於此的足跡,用深植於黃河文化的「呂梁精神」鼓勵當地幹部群眾。2019年8月,在甘肅,他深入了解黃河治理和生態保護情況,要求甘肅首先擔負起黃河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在保持黃河水體健康方面先發力、帶好頭。2019年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習近平主持會議指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貫徹新發展理念,遵循自然規律和客觀規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9月,他來到河南,親臨黃河博物館、黃河國家地質公園,深入了解中華民族的治黃歷史,實地查看黃河的生態保護和堤防建設。9月18日,在鄭州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豪情滿懷地發出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為新時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他指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發展戰略。」「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要大力保護和弘揚黃河文化,延續歷史文脈,挖掘時代價值,堅定文化自信。」
學習習近平講話精神,譜寫新時代黃河文化的大合唱,要緊緊圍繞「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這一主題,積極弘揚新時代黃河精神,奏響大合唱、建設幸福河。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強調億萬中原兒女,要在保障黃河安瀾上持續發力,築牢人民幸福的安全防線;要在加強生態保護上久久為功,擦亮人民幸福的亮麗底色;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堅定不移,夯實人民幸福的物質基礎;要在弘揚黃河文化上用心用情,構築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園。目前,河南正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謀篇布局,制定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綱要,推進河南高質量發展。鄭州市在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具體實施過程中,堅持規劃先行,謀定而後動,確定了「沿黃生態保護示範區、國家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三大功能定位。鄭州惠濟區緊緊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這一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以「突出北靜定位加快文旅融合 全力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建設」為主題開展「大學習、大討論」活動,注重保護,狠抓治理,始終把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作為首要任務、先行工作,狠抓黃河灘區「大保護、大治理」,一批影響較大的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整治。惠濟區古代文化遺存較豐厚,如滎陽故城、漢代冶鐵作坊遺址、滎澤舊址、滎澤八景、大運河遺蹟、千年遺蹟惠濟橋等遺蹟遺址及黃河歷史文化故事遍布。惠濟着力打造黃河歷史文化主體標誌,建好黃河博物館新館和黃河天下文化綜合體,以滎澤古城和大運河文化片區兩個片區建設為帶動,打造高水平的沿黃文旅門戶和文創集聚區,讓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立起來。並以項目建設為依託,加強黃河文化研究闡釋,加強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和時代價值挖掘,弘揚黃河文化蘊含的鬥爭精神,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凝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的強大正能量。惠濟區文化旅遊局加入「鄭州黃河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協作體」,該協作體聯合發布了中華文明溯源之旅、文化名人修學之旅、歷史遺蹟探尋之旅、大河風光體驗之旅、生態養生休閒之旅五條沿黃旅遊帶精品線路,真正實現了黃河文化和黃河旅遊交相輝映、共促共融。
(本文係河南省社會科學規劃專題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重要論述的河南實踐研究》[2020ZT2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