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記者實地探訪穗莞深城際鐵路深圳機場至前海段工程II標工地現場了解到,前海站圍護結構施工正穩步推進,地連牆施工完成率已達37%,寶安站也破除重重困難,順利進入前期工程施工階段。預計到今年年底,前海站圍護結構施工完成率將達60%以上,寶安站也將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深圳前海站施工現場
據介紹,穗莞深城際機前段工程位於深圳市寶安區、前海合作區,線路全長15.18公里,全線地下敷設,設西鄉、寶安、前海3座車站,項目設計速度為160公里/小時,採用8輛編組的CRH6型動車組。該項目與在建的穗莞深、琶洲支線、佛莞、莞惠等城際互聯互通,建成後可實現廣州、東莞、深圳西部地區與深圳中心城區及沿線重要片區快速通達,既承擔着沿線地區的城際客流,也承擔着深圳市內部組團間的通勤客流,對進一步提升穗莞深城際鐵路功能,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網絡,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目於2020年6月29日正式開工,預計將於2024年建成。作為該項目的主要承建單位之一,中國電建承擔承擔西鄉站~寶安站區間、寶安站、寶安站~前海站區間、前海站、前海站~濱海大道工作井共計2站3區間的建設任務。
深圳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沿線地質條件複雜,淤泥地層、風化岩與殘積土等不良地質與特殊岩土分佈廣,施工安全風險高。此外,線路多次穿越既有地鐵線及建(構)築物,並以隧道形式下穿西灣海域,穿越長度達3公里,風險管控要求極高。」為了應對施工難題,加速項目建設,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市軌道辦、沿線街道辦等鼎力支持下,深圳地鐵集團攜手中國電建,按照創新驅動、打造「樣本工程」的建設要求,努力在建設標準、建設質量、建設速度、建設模式以及「新基建」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全力打造城際鐵路的創新示範項目,為後續線路的建設提供建設範例。
「穗莞深城際鐵路機前段工程建設難度極大」,中國電建現場負責人介紹,「僅寶安站~前海站區間就需要5次下穿既有運營地鐵線路,豎向淨距僅為5.06米,施工風險不容小覷。」據了解,由中國電建承建的穗莞深城際鐵路機前段II標所經區域地質條件極為複雜,人工填海不良地層對施工安全和質量要求高,盾構及車站規模大、埋置深,沿線地下水位較高,且有承壓性,尤其是在瀕海環境條件下,地下水中氯離子數量增加,更加大了對結構鋼筋的鏽蝕,工程防水、防裂施工的質量控制是重難點。此外,非標超長車站與同步在建基坑群交差施工,內外協調難度大,大直徑城際鐵路盾構穿越地下市政通道不同類型鋼筋混凝土群樁基礎,施工難度及風險極大。
記者在前海站施工現場看到,400多名施工人員、旋挖鑽機、成槽機和雙輪銑等30度台成套設備正在細雨下忙碌。
「標準化、智慧工地、科技創新應用是穗莞深城際鐵路機場段II標建設的亮點。」 據介紹,深圳地鐵、中國電建積極推進標準化場地佈置,場內實施人車分流,認真推行網格化分區管理,在設備盲區安裝倒車影像、爆閃燈、雷達測距報警裝置,加強設備安全管理,按照深圳地鐵集團智慧用電要求,安裝物聯網智慧用電漏電保護裝置,着力解決臨時用電安全。場內設置了防汛及污水淨化系統,實時監測水質,減少了水土污染的可能性。項目大力推動智慧工地建設,廣泛應用視頻執法、BIM+傾斜模型+GIS相融合的安全預警,配備了PM2.5、噪音、污水等監測設備,確保施工安全、文明。此外,項目認真抓好技術創新應用,對多機聯合成槽施工技術、無人機巡航檢查、傾斜攝影測量技術、「BIM+」技術做了充分運用。(記者 姚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