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哈爾濱市香坊區民生路街道以防範化解轄區治理難題為切入點,樹立融合發展的理念,堅持「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齊抓,深入推進「黨建引領、資源融合、特色支撐」等載體工程,打造形成部門聯動、區域聯建、共治共享的「民生治理」新模式。
堅持「一個引領」 有力保障社會治理高效推進
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委的引領作用,為深化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根本保障。「班子包保落責,社區網格聯動」機制的建立,從根本上解決了工作落地不實、統籌不力問題。街道建立「社會治理工作專班」,綜治維穩中心負責組織協調等常態工作;按片劃分19個網格,組織格內153名成員落實工作任務。通過上下落責聯動,街居兩級社會治理工作更加有章法。
堅持「二個特色」 提升社會治理質效水平
一是針對轄區內信訪人行蹤難把控、人戶分離空掛多、屬地難解事、牽扯幹部精力大但成效一般的實際情況,建立「信訪專案跟蹤制度」,即每個信訪案件都由包保領導、包保幹部、律師組成包保組,做到三個一,即建立一個專班,配備一個錄音筆、形成一本工作卷宗,一包到底,跟蹤解決問題,把平峰變為案件破解高峰。目前已累計到28個屬事單位對接解事50餘次,主動化解5起陳年信訪積案。同時,構建信訪維穩三級工作機制,出台《民生路街道信訪事項責任追究工作辦法》,通過定期業務培訓,力求讓全街幹部掌握信訪維穩工作方法,清楚工作目標方向,認領任務,壓實責任,推動問題快解快決,築牢社會穩定關。
二是針對地區人口成分複雜、老城區積存歷史問題多,矛盾糾紛多樣化的實際,有效地把社區代表、委員等優勢資源力量組織起來,探索形成民主協商「356」工作模式,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構建起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工作格局。全街4個社區召開民主協商會議80餘次,協商解決垃圾轉運站改造、量具廠文化宮廣場舞擾民、物業矛盾糾紛等各類矛盾46件,受益群眾近千戶,2000餘人。「356協商議事」工作法被國家民政部評為全國十佳優秀社區工作法。
堅持「三個常態」 夯實社會治理能力基礎
一是優化流程落實責任。為預防和根治不作為、亂作為、「踢皮球」問題,實施事權落位監督機制,對街道社區肩負的110餘種工作服務項目建立行權行事責任台賬和責任清單,率先在全區試點再造流程,優化服務49項,通過代辦、郵寄等形式,最多跑一次服務事項增至38項。建立200餘米服務大廳,居民的服務事項全部進入大廳,實現了一站式辦理。
二是人物技防立體聯控。建立人防為主、物技防為輔,立體聯控的安全防範機制。針對中心城區人流密集管控難的實際,最大限度提高見警率,21名治安警採取警車街巡和步巡在4處重點路段巡控。疫情防控封閉期間,對全街 59個庭院76個臨街單元最大限度圍擋,壓縮為55個人防卡口,構築一道牢固的人防壁壘。在物技防上向全覆蓋突破,新安裝視頻探頭57個,為4所學校安裝4G視頻傳輸設備,公安分局後台聯網監控。藉助疫情防控期群眾配合意識強和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實施庭院貫通整合封閉,安裝鐵大門65處,圍欄756.5延長米,新換防盜門鎖31套,鑰匙1928把。新貫通整合封閉庭院31個。
三是抓住關鍵宣學普法。突出抓好「關鍵少數」學法用法,提升基層幹部學法用法意識、依法行政能力,開展班子會前專題學法,班子成員帶頭圍繞分管領域講學講法。建立普法教育活動室、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社區法律服務顧問群,開展專題法律宣傳37場次,特色群體法律宣傳17場次,群眾學法知法用法喜聞樂見。 (吳昌林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