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等重大歷史機遇,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動特色農產品走進大灣區,做大做強現代農業產業,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大力培育引進農業專業人才,全力以赴推動龍川農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等全面振興,確保與全國全省全市同步實現全面小康。
河源市龍川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因戶施策助脫貧 振興產業奔小康
近年來,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按照廣東省和河源市的決策部署,堅持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全面落實「兩不愁三保障」政策,抓實抓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同時持續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超10億元,大力推廣扶貧貼息貸款助力貧困戶發展扶貧產業,「以工哺農」產業扶貧新模式有效實施,推動光伏發電、特色農業養殖種植等一批富民興村扶貧產業發展。
據了解,龍川是人口大縣,總人口105萬人,315個行政村,其中省定貧困村70個。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822戶26587人,其中:一般貧困戶3468戶14407人,低保貧困戶2953戶8658人,五保貧困戶3401戶3522人。
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全縣所有貧困人口9822戶26587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並已全部按程序退出,有勞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底的7391元增長到2019年的15054元,貧困戶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截至2020年9月底,全縣2020年有勞動能力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已達到11987元(根據扶貧系統統計2019年12月-2020年9月),預計年底將超過去年。
貧困村全部達到出列標準。全縣70個相對貧困村均達到出列標準,退出率100%,相對貧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為16756元,達到11022元的退出標準以上。
貧困戶保障政策全面落實。貧困戶教育、醫療、養老、住房、兜底等各項保障政策全面落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得到全面解決。
扶貧產業成效逐步凸顯。經過各級各部門的幫扶,全縣油茶、茶葉、水果、大米、蔬菜等扶貧產業初具規模,呈現出了以現代農業油茶產業園模式為主導的油茶產業,以富硒大米為主導的水稻產業,以高山桂林茶為主導的茶葉產業,以牛大力、金線蓮為主導的中藥材產業,以溫氏養雞為主導的養殖產業,以園區光伏產業為主導的「以工哺農」產業新模式。
此外,龍川縣更着重致力改善貧困家庭的造血功能,構建農產品銷售平台,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進一步拓寬就業扶貧覆蓋面,大力拓展「扶貧車間」「扶貧工坊」,因地制宜建立多種形式的就業扶貧點。做好「生態+扶貧」文章,健全完善「以工哺農」產業扶貧新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產業。
「因戶施策」助力奔小康
脫貧攻堅,讓老百姓擴寬增收渠道,口袋鼓起來才是硬道理。
記者了解到,龍川縣迴龍鎮羅中村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因戶施策」幫扶貧困戶脫貧增收,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帶領群眾發家致富。
鶴市鎮鶴市村脫貧戶黃仕添修剪種植的優質葡萄。
走進羅中村貧困戶吳仕賢家中,一棟新建的三層樓房映入眼簾。樓房的一層擺滿了木材,有加工好的桌板和床板,吳仕賢通過自身木工技術活,生產加工木製品銷售。而他的自主創業,在2016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之前是無法想象的。
2016年,由於妻子長期患病,家庭人口多,負擔重等原因,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4000元的吳仕賢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村「兩委」幹部了解到他自身有做木工一技之長時,為他「量身定做」脫貧計劃,通過申請產業扶持資金、扶貧小額貸款等措施,幫他引進木材加工設備,開展自主創業,發展木材製品加工。通過勤勞的雙手和艱苦打拼,現在的吳仕賢走向了小康之路,把木材製品經營得「風生水起」,不但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還通過落實基本醫療保障、教育扶貧補助等政策,解決了他生活的後顧之憂。
「之前生活是相當困難的,一家人才住一間房,房子也沒有辦法建起來。現在一年大概收入是9萬到10萬元,解決了我們一家人的生活需要,奔小康了。」吳仕賢說道。
龍川油茶種植總面積達42萬畝,圖為剛進入採摘期的「茶油果」。
為了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羅中村在「因戶施策」幫扶貧困戶脫貧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發展新路子,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建立「眾富油茶產業合作社」,以「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統籌發展油茶產業,帶動貧困戶和村民脫貧增收。
「羅中村有42戶貧困戶,到2019年底已經全部脫貧,達到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羅中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劉秉初說。
「我們村主打產業是油茶,2013年成立了『眾富油茶產業合作社』,總面積有300畝,今年預計年產值約300萬元。合作社壯大村集體收入,收入的60%是返給農戶,40%用作管理、施肥、指導的費用。發展眾富油茶合作社的目的,就是要帶動貧困戶和周邊的群眾一起發家致富。」羅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利章說道。
羅中村吳仕賢通過 「因戶施策」 脫貧奔小康。
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工程、新載體。
過去,龍川縣農村很落後,到處是泥磚瓦房、泥路坑坑洼洼、垃圾成堆、髒亂差現象隨處可見,農民居住環境和生活水平都比較落後;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龍川縣不斷深入和推進新農村建設,打響脫貧攻堅戰,建設美麗新農村,鄉村處處呈現出日新月異的景象。如今,龍川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道路越來越乾淨整潔,河水越來越清澈,走在鄉村小路上,目之所及,是一棟棟嶄新的住房和翠綠青山、裊裊炊煙、潺潺流水。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運用市場手段盤活各鄉鎮的紅色資源、文化資源、自然資源等,不斷增強農村功能,帶動產業發展,規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值得一提的是,龍川縣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明確提出深度開發旅遊產業,充分發揮紅色、古色、綠色疊加優勢,打好龍川旅遊「老區牌」「文化牌」「古邑牌」「生態牌」「美食牌」「康養牌」鼓勵引導一批鄉村旅遊項目發展。
豐稔鎮黃嶺村是廣東省古村落,在創建省級新農村示範片中,「活化」利用眾多獨具特色的古建築、古民居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乾淨整潔的瀝青路面,白牆黑瓦、磚紅護欄的古民居,色彩鮮豔、栩栩如生的牆繪。
極具文化底蘊的古村落——豐稔鎮黃嶺村。
「這是我第二次到黃嶺村了,這裏非常美麗,行走在鄉村小道上,穿行於古民居之間,感覺黃嶺村比較有文化底蘊,很有歷史感。」遊客陳小姐高興地說道。「我覺得黃嶺村新農村建設得非常好,現在也快到豐收的季節了,非常適合帶小孩子出來走走,讓孩子們感受鄉村的美。」市民彭小姐表示。
黃嶺村擁有眾多獨具特色的古建築、古民居,其中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的黃嶺碉樓更為出類拔萃。黃嶺碉樓又名水謙樓,建於清朝同治1874年,獨立院式布局,樓高14米共五層,建築面積達420平方米。黃嶺碉樓對研究當地清代客家碉樓建築風格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2010年被列為龍川縣文物保護單位。經修繕保護,如今的黃嶺碉樓已成為黃嶺村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張新名片。
據統計,黃嶺村內建於明末至民國初年間的古民居有100多座,有24座古建築屬市、縣級保護古建築,這裏的一磚一瓦都蘊含?濃郁的鄉土氣息。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黃嶺村「活化」利用該村眾多古建築、古民居,保留住鄉愁韻味,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黃嶺村不少外出鄉賢返鄉探親,看到家鄉的新面貌、新發展,由衷地為生態、美麗、宜居的家鄉點讚。黃嶺村鄉村旅遊也受到市民的熱捧,成為一個熱門的「打卡地」,接待遊客達2000多人。
「通過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宣傳發動群眾繼續推動『三清三拆』工作和農村『四小園』的建設,把村莊變得更加衛生整潔有序、文明生態宜居,讓外出的鄉賢回來也看得到人居環境整治的成果,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黃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葉礎星笑着說道。
「百日行動」「四小園」成效顯著
建設「美麗鄉村」,首先從鄉村環境治理開始抓起。
記者了解到,從8月20日起,龍川縣吹響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百日行動」的號角,將利用100天左右的時間重點攻堅,強基礎、補短板、促提升,全縣各鄉鎮全面掀起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熱潮,打響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環境提升戰。同時鼓勵村民盤活房前屋後的閒置土地,大力開展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小公園「四小園」建設,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更加宜居,繪就了美麗鄉村新畫卷。
佗城鎮 「四小園」 建設,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截至10月16日,龍川縣「百日行動」成效顯著:農村破舊泥磚房共拆除650.4萬平方米,「百日行動」期間累計拆除27.98萬平方米。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縣剩餘破舊泥磚房存量為23.28萬平方米。在生活垃圾方面,全縣315個行政村配備保潔員合計1747人,全面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任務,並通過了市級銷號。全縣累計整治垃圾25520處,目前村莊保潔覆蓋面和垃圾處理率達到100%。同時加快推進鎮村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工程PPP項目;加快推進20戶以上自然村雨污分流及配套管網建設;完善村道和村內道路硬化建設;持續深化農村「廁所革命」和基本實現農村集中供水等。
「百日行動」以來,龍川縣通過點面結合,因地制宜開展「四小園」建設。按照「統籌兼顧、有序推進、以點帶面、以獎代補」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園」示範點4075個,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小公園「遍地開花」。
在佗城鎮勝利村,村裏許多閒置土地改造成了小菜園,菜園裏蔬菜長勢喜人,生機勃勃。村民沙秀蘭和幾個鄰居加工製作了竹子,用繩子將其統一整齊地編製固定起來,很快一個極具鄉村特色的竹篱笆牆便成型了。「我們用篱笆,把菜園子做得漂亮一點,看起來也更舒服。」沙秀蘭笑?說道。勝利村是佗城鎮致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
「廣大群眾自願打造『四小園』後,由村對其進行星級評定,公示評定等級後可以進行獎補,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佗城鎮將以提升農村『四小園』等小生態板塊為抓手,強勢推進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百日行動』,不斷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環境。」佗城鎮黨委副書記羅少凡向記者介紹道。(圖/ 謝為 黃玉玲 藍宇輝 葉旭華 張振明 文/余麗齡 魏慶平 劉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