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由融融網主辦的2020首屆「裝備製造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論壇」在深圳落幕。同日上午還舉辦了 「國有企業改革探索與幹部成長(輔導式)」 思享研討會。論壇獲中國大連高級經理學院支持,來自中信集團、中國航發集團、中國廣核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機械工業集團、中國東方電氣集團、中國西電集團、招商局集團、中國融通資產管理集團、南方電網、華僑城集團、中國旅遊集團、南方航空、工商銀行、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機械科研總院集團等企業,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100多位領導嘉賓參加了論壇。
論壇合影
圍繞兩天主題議程,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國資委研究中心原主任楚序平,發表了主題為「國資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變革」的分享。他指出,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實現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在創業爬坡關鍵期的企業,要高度重視選拔具有三種能力的企業家:一是具有戰略決策能力。二是具有創新領導能力。三是具有風險擔當能力。楚序平還通過新興際華、招商局集團、煙臺萬華等企業案例,充分闡述了國有企業進行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的必要性與重大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華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楊杜,帶來了主題為「從華為公司案例看國企人才管理變革」的分享。楊杜教授風趣幽默接地氣的表達,將企業的人才管理問題進行了全面多維、深入淺出的闡述,通過介紹華為公司的生存法則、奮鬥者機制、人才機制,尤其是華為的組織結構「四層」模式,為大家展示了華為是如何通過人才管理的優化實現企業的一步步成功升級。
融智諮詢公司董事長周輝帶來了主題分享「構建產品管理(IPD)、任職資格及增量績效,突破企業成長瓶頸」。他從國有企業業務產出模式入手,指出了技術性實體的六種產出模式與七層產品貨架的細腰型架構,並就技術創新與產品化對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相關建議,包括從人事管理向業務及增量戰略人才轉型、建立人力資源貨架、為核心員工增薪提能等9點建議。
圓桌論壇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監事會工作辦成員徐東升則探討了「面對壟斷的實業進取戰略及人力資源關鍵舉措」。他首先引導大家思考實業企業的根本目的,進而指出實業企業中的先進企業幾乎均為國際壟斷企業這一現實生存發展環境,並指出面對壟斷的戰略應對,簡單來說就是:必須贏利、不被滅掉,並指出了在應對挑戰中,人力資源工作必須做到關鍵幾點:確立顧客導向價值觀,整體學習、創造、共享、整合、運用知識,構建建設性合作關係,關注核心能力等,並着重指出,管理是指績效,績效主要指行為而非財務結果。
創業酵母業務合伙人王培山發表了「數碼化轉型時代下的文化共創與組織活力激發」的主題演講,通過互聯網思維提供了新的角度。他認為,在全球化、數碼化的時代背景下,深挖內需已經刻不容緩,這次疫情過程中,數碼化程度高的企業衝擊相對要少,復工也最快最好。組織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隱性曲線,人才梯隊和文化體系構成了治理結構的堅實地基。
航空工業培訓中心副主任李立與大家分享「企業教育培訓體系建設與工程技術人才培訓模式探索」,他介紹了航空工業70年發展歷程中,航空工業黨校(中航大學)起到的歷史性意義,進而分析了工程技術培訓的探索與企業教育培訓的反思。李立表示,教育培訓是聯繫一切的方法,要為組織能力提升服務,教育培訓是第一投資,要貫穿幹部工作體系。
頒發融融網年度最佳合作夥伴獎
小米穀倉學院總顧問、原京東大學執行校長馬成功分享了「如何建設數碼化時代的對外賦能型企業大學」,他從互聯網企業的角度闡述了企業大學的發展簡史、職能定位,並指出,企業大學建立的最佳時期往往是在企業上市前一年,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生產力,業務實現幾何級增長。同時,他通過學習場景的四次大變革,指出企業大學從對內培養模式,逐漸過渡到對外賦能模式。
平安集團人力資源中心高級總監楊潔帶來了 「對標一流,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及人力資源數碼化轉型」的主題分享。她介紹了平安的發展歷程以及新十年的「金融+科技」戰略轉型升級規劃,同時指出了平安人才管理體系的定位:人力資源經營、賦能主管、端到端解決及全鏈條管理。
航空工業自控所副所長蒲優華、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培訓中心常務副校長歐陽兩位嘉賓,也圍繞同一主題「國企改革中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挑戰及實踐探索」,先後進行分享。
除嘉賓分享外,會議還設置了圓桌論壇,嘉宾们围繞裝備製造業的人才管理相關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關於人才的「選育用留勵」,每個嘉賓都發表了角度不同的觀點。此外,論壇還向中航大學、SAE、和君商學院、創業酵母頒發融融網年度最佳合作夥伴獎,同時發佈了「最佳實踐案例評選計劃」。(記者 黃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