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郭代勤 報導:在後疫情格局下,亞洲逐漸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興驅動力。28日,由南華早報主辦的首屆「全球科技創新論壇」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以「科技創新:新經濟?競爭力?全球化」為主題,以成都為主會場,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為分會場,三地同時連線舉行。
論壇匯聚了來自全球國際大都會的科技翹楚和金融領袖,共同探討企業競爭力、全球化和科技創新等議題,展望全球科技創新領域的新圖景。
以場景營城 三地展示城市發展新機遇
论坛开场,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以及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主席马宣仁,随后分别进行了主旨演讲,展望未来全球科技创新领域新图景。
作為本次論壇的一大亮點,現場上演了三城聯動的「場景展」。
具體而言,以成都為主會場、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為分會場,三個會場為三地新經濟企業打造了場景展,以展示新經濟項目,營造創新氛圍。以三地討論配合場景展示的方式,「場景展」進一步促進各地新經濟發展的深入交流。
如今,場景正在重塑城市社會空間形態,並從產業功能區和社區向一個個場景單元轉變。作為本次論壇的「主場」,成都已在兩年前率先拉起「場景營城」的探索之路。
今年3月,成都對外宣佈,將在今年面向全球持續發佈1000個新場景和1000個新產品,期望通過打造新場景構築城市發展的新機會。據了解,目前成都已舉辦6場「雙千」發佈會,發佈了600個新場景和600個新產品,其中前5場釋放投資需求超過3500億元。
除此之外,論壇還圍繞「西部大開發新引擎——發展新經濟,成都東進南拓參與全球競爭」、「融入大灣區進入大西部,香港在推進國家新經濟發展中的使命與擔當」,以及「國際大都會如何營造開放式經濟」幾大主題,分別從成都、香港和新加坡的維度,探討新經濟中的城市機遇。
據悉,當天活動現場,在智能科技、無人駕駛、金屬3D打印、模擬仿真、5G通信射頻晶片等熱門領域和熱門場景,一批新經濟項目已集中面世。
新動能加速成勢 科技創新恰逢其時
「全球工業革命風起雲湧,科技革命風雷激盪,而數字經濟正形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以中國為例,2019年數字經濟在GDP總量中佔35%有餘;在中國,有一億一千萬人在從事數字經濟方面的研發、創新和實施工作。」
當天,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在演講中指出,當下討論科技創新恰逢其時,選擇的城市也十分契合。
自2017年起,成都就率先將「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城市戰略。無論是在城市層面成立專門的政府機構——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展現的經濟工作組織方式創新,還是首推「城市機會清單」等一系列創新舉措,成都都在不斷將新經濟發展推向縱深。
香港作為一個高度開放型的經濟體,則與內地發展和世界經濟深度融合。2018年港交所推進上市制度改革後,生物醫藥類公司等創新企業反應熱烈。數據顯示,過去兩年多,港股融資額有一半是新經濟公司貢獻的,這也意味着新經濟公司在香港市場已佔半壁江山。
而新加坡,當下也更加關注將資源投資在新經濟領域,如資訊通信、金融、生物醫藥以及精密工程等。近日,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就指出,「數碼化不僅能讓新加坡突破小國的局限,讓全世界都成為新加坡的腹地和市場,還能讓新加坡在疫情或未來的其他危機中,繼續為全球市場服務。」
當今世界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充滿不確定性,疫情加上複雜的地緣政治,全球化遭遇逆流暗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陷入衰退。後疫情背景下,如何讓新機遇釋放新能量,新經濟又將如何利用科技創新進行融合發展,成為當天科技翹楚、金融領袖共同關注的話題。
當天,專家及企業屆人士積極為成都新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同時,論壇還積極探索了中國和歐美國家科技產業,成都與中國香港,以及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南亞主要國家和地區,在科技領域創新和經貿往來的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