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有一趟火車,就像三江平原里的公交車,在前進鎮站至佳木斯站間站站停靠,速度雖慢,但20年從未中斷。有一群人,搭乘這趟慢火車去購物、求學、賣農副品,改變了命運,實現了夢想。這趟車,就是4135/4136次列車,被當地百姓稱為行駛在墾區裏的幸福「鐵公交」。今天就讓我們坐上這個列車車,去感受她別樣的幸福和慢的節奏。
下午13時許,停靠在前進鎮站台上的4136次車廂里,40歲的供水員唐殿宇已經開始了出發前的準備工作。「站停期間列車要壓火,開車前一個小時再把爐火捅起來,整早了車廂里沒法待,短時間內把火整起來,全是技術活。」唐殿宇說。
因為是一趟燃煤車,所以車上旅客飲用的水都需要茶爐燒開以後,再由供水員挨個車廂灌入保溫桶里供大家飲用。為了讓上車的旅客及時喝上熱水,的供水員唐殿宇在開車前1個多小時就開始忙活了。
唐殿宇是這趟線上為數不多的一名供水員。不到20分鐘,全列水箱加滿後,唐殿宇開始把鍋爐捅開,鍋爐溫度迅速上升。鍋爐室里的溫度瞬間升到了40攝氏度。「全列5個鍋爐,夏天不需要供暖,所以現在啟用一個給旅客燒水,我這裏也是全車最『暖和』的地方。」唐殿宇用寬大的毛巾使勁擦了一把臉上的汗水,打趣地說。
14點25分列車開出前進鎮站,班組列車長白海濱像往常一樣,開始了忙碌的乘務工作。白海濱說,他們值乘的這趟車是一趟燃煤「綠皮車」,分4個車次,每天早晚從佳木斯和前進鎮對開,全程運行294公里,途經換19個車站,其中有7個乘降所,基於公益扶貧的考慮,這趟列車單程全票價只有21.5元,最低票價只有2元,而沿途鄉鎮的村民又大多以短途出行為主,所以沿線百姓也給這趟起了一個「鐵公交」的名字。「我們擔當的這趟列車於2007年正式被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定為了公益性『慢火車』,已經運行了近20年,卻沒怎麼漲過價格,它的使命就是方便百姓出行。」
3號車廂里,家住前進鎮的種糧大戶於輝正和鄰座的幾位老相識熱聊着,於輝說,再有一個月家裏種的水稻就要收割了,趁着不忙,他打算去佳木斯市農機大市場看看,隨便給農機具換幾個零件。「以前沒有這趟車時,農機具壞了換個配件可麻煩了,小來小去的在本地農機修理店就能換,但是大點的,精密一點的零件必須去佳木斯買,坐這趟車方便得很!」
16時整,列車到達富錦站。富錦站是位於三江平原腹地的三等站,客流量相比沿線其他小站要大很多,39歲的旅客李春寶跟着人群上了車。據李春寶開介紹,這幾年國家大力支持農民發展農牧業,他就和親戚合夥開了一下養豬場,開始試着小打小鬧,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年出欄肉豬20000多頭的大型養殖基地,他們的肉豬主要供應周邊市縣,遠一點的還能供應長春、哈爾濱的農貿市場。「今年我在富錦又投資興建了一個養豬場,這次我從福利來富錦就是處理養豬場的事。平時去佳木斯、哈爾濱跑銷售,都是乘坐這趟車,現在和廠子裏的工人往返兩個養殖場同樣乘坐這趟車,它是真方便。」
和李春寶不同的是,在建三江上車的鞠正鑫今天要去佳木斯買台收割機。「今年我又多承包了30垧地,這不快秋收了,心思換個大點的收割機,一來是給自己家的稻子收割,二來也給其他人收割,這樣就能多掙點,平時去佳木斯辦事都是坐這趟車,這車便宜,建三江到佳木斯才18.5元,坐汽車60多,你說多便宜吧!這就是老百姓的公交車。」
「為了方便沿線百姓,我們車隊在列車上建立了就醫、購物指南信息專欄,現在佳木斯各大醫院的掛號二維碼,還有各大購物點的公交線路都粘貼在『信息專欄』內,目的就是方便沿線百姓就醫、購物需求。」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公司牡丹江客運段佳大車隊黨總支書記王瑞婷說。
17時34分列車開出紅興隆站後,沒吃飯的旅客拿出隨身攜帶的泡麵。因為列車在運行中不穩,容易燙傷。唐殿宇就挨個車廂囑咐,「打水泡麵時注意安全,別燙着。」
列車不僅方便了當地群眾的出行,更讓周邊省市的農民通過列車增收致富。白海濱說,這趟「慢火車」客流最高峰是在每年的4月末至6月初份,因為這個時期是三江地區春耕備耕的插秧季,來自省內外的4萬餘名農民工就會趕到水稻主產區紅興隆、建三江、換新天和前進鎮等地插秧,「這趟車因為票價便宜,所以就成了農民兄弟的首選列車。每次他們都會有七八千元的收入,所以我們這趟車也被稱作『淘金列車』。」
客流少、價格低 、運行慢,這趟行駛在墾區的綠皮車創造不了什麼經濟效益,但它開行以來從未停運過一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或許並沒有太多的人能夠理解這種現象。但是,這些常年工作在「老慢」車上的鐵路職工們理解,墾區的百姓們也讀懂了鐵路
2007年開行以來,這趟「慢火車」見證了沿線鄉村的變化和發展,也跟墾區裏的人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邊遠地區的百姓通過這些綠皮車,看到了山外的世界,送走了求學的遊子,接回了遠方的賓客;這些老慢車雖無瞬息而至的鋒芒,卻有潤物無聲的溫暖。
在沿途百姓們的眼中,這些「慢火車」與復興號一樣,復興號承載着的是希望,老慢車保留着的是初心。(裴振萍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