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廣東省台山市華僑文化博物館最新展出了一套二戰軍裝,這是參加過諾曼第登陸戰的台山籍華裔老兵黃君裕在戰爭中所穿着的軍衣。
台山籍華裔老兵黃君裕在戰爭中所穿着的軍衣
今年4月,黃君裕百年歸老,其子女決定將其隨軍物品捐贈家鄉,受疫情影響,這些寶貴的文物近日才到達博物館。在這套保管如新的戰衣旁,還有黃君裕的肖像,照片中年輕的他眉宇硬派,雙目有神。
採訪通過珍貴的文物、老照片追尋當年令人震撼的歷史故事,收集起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僑鄉兒女身在他鄉,依然心繫故土,在危難關頭挺身而出,為抗戰勝利立下赫赫戰功的傳奇。
諾曼第187人衝鋒僅他1人存活
1944年6月6日,諾曼第戰役打響。諾曼第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在這場歷史性戰役中,有江門籍華人的身影。他就是在2009年獲得美國政府頒發紫心勳章、銅星勳章(美國最高軍隊榮譽勳章)等9枚勳章的黃君裕。
黃君裕當兵時的戎裝照(圖片來源:《華人之光:登陸諾曼第的二戰老兵黃君裕》)
黃君裕,1924年出生於台山(大江水樓潮慶村),1938年移民美國,1943年自願參加美國陸軍,當時隸屬美軍第28步兵師,是登陸諾曼第的先遣部隊。
在諾曼第登陸戰中,盟軍搶攻五個海灘,而黃君裕的軍團要登陸的正是易守難攻的奧馬哈海灘。
1944年6月6日拂曉,黃君裕和他的戰友們上船往法國開。黃君裕曾回憶,當時海面上風大五級,浪高有12米。盟軍有10艘登陸艇因風浪太大而翻沉,數百名士兵落水在海面上掙扎。其他的登陸艇劇烈晃動,船上的士兵幾乎都暈了船,再加上海水打進艇內,士兵們又冷又濕。到達海灘時,士兵們已經精疲力竭。黃君裕還好只是腦袋暈乎乎的。 黃君裕是第一波中最早登上奧馬哈海灘的一群戰士之一,此次進攻有兩萬多人……
第一波行動搶佔海灘時,隱藏在碉堡中的德軍並沒有開機槍向他們掃射。因為德軍不想在盟軍的大部隊登陸前,過早地暴露目標。第一波的小範圍攻擊結束後,在其後續部隊登陸時,德軍的機槍聲頻繁響起來了。密集的掃射和不停的轟炸,讓盟軍遭受重創。僅僅奧馬哈海灘這一個登陸點,盟軍就犧牲了數千人,而德軍也有1000多人被打死或失蹤。黃君裕回憶:戰艇停靠在岸邊後,他什麼也沒想就衝下去。他很幸運地躲過了子彈,衝到一個草叢中暫時躲避,回頭看見許多的戰友一個一個地倒下了,滿沙灘都是戰友的屍體,頓時腦袋一片空白。那一戰,黃君裕所在的187人的部隊就只剩他一個人活下來了。
諾曼第登陸的勝利,宣告了盟軍在歐洲大陸第二戰場的開闢,意味着納粹德國陷入兩面作戰,減輕了蘇軍的壓力,協同蘇軍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國提前無條件投降。美軍從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對日全力作戰,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創造「龍牙」一詞的華裔偵察兵
諾曼第登陸之後,黃君裕隨部隊一路北上,攻克德軍的一個又一個防禦工事。作為一個偵察兵,黃君裕永遠是站在前方的位置。儘管危險,但細心的黃君裕總能做得很好。在面臨死亡威脅的黃君裕心中,總懷着「如果要死去就作為一個英雄而死」的信念。在這一信念的指引下,黃君裕總是衝鋒在前,在槍林彈雨中偵察路況,率領身後的部隊不斷前進。
村長黃爾啟帶記者到黃君裕故鄉潮慶村採訪
1944年9月19日,許特根森林戰役正式打響,這一仗是二戰中在德國本土進行的時間最長的戰役,也是美軍歷史上時間最長的單一戰役,戰鬥異常慘烈,傷亡慘重。就在盟軍開始進攻德國的前夜,黃君裕奉命帶領一支巡邏隊進入德國偵查,最早發現德軍設置的阻擋坦克和車輛的障礙物,礙於不知道如何傳達,身為龍的傳人的他率先想到了中華民族的圖騰——龍,在向上級報告時創造「龍牙」一詞,「龍牙」這個詞自他用後,很快流行起來,並被載入了二戰的史冊。
獲得美國最高軍隊榮譽勳章
在二戰期間,像黃君裕這樣從軍的華人青年多達兩萬人,而當時的華人人口只佔美國人口的千分之一。每五位華人之中,就有一位熱血青年參加戰鬥,良好地展示了炎黃子孫自強不息、勇敢拼搏的精氣神。然而,由於那個年代美國正在排華,這些華裔軍人的故事鮮為人知,他們也一直未能得到應有的榮譽。
榮譽也許會遲到,蘊含其中的價值永不缺席。「我是中國人。我要展現出自己的勇氣。戰場上,就算明知道下一秒要死,我也要展現出英勇的姿態,好讓美國人知道,中國人不是他們想像的那樣懦弱。」黃君裕義正言辭。
前後採訪過黃君裕三十多次、美國波士頓資深媒體人李強評價:「黃老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要為中國人爭光的決心和不怕死的精神。此外,在戰場上,敵人通常都不會在他們看到第一個人的時候開火,而是等到盟軍的大部隊出現才開火,或許這個潛規則讓沖在最前面的黃君裕反而死裏逃生。」
2009年的一天,黃君裕收到第112屆美國國會聯邦參議員約翰?克里寄來的信,上面寫着:「美國陸軍黃君裕(Arthur Wong),今天,我驕傲地宣佈,你獲得了國家的最高軍隊榮譽勳章——紫心勳章、銅星勳章。」隨信一起寄來的有9枚勳章,其中包括信中提及的美國紫心勳章、銅星勳章。這也意味着,時隔65年,黃君裕這位戰鬥英雄,終於收到了屬於他的勳章,綻放出華人之光。
炎黃子孫心繫祖國故鄉
黃君裕一直心繫家鄉發展。他捐修的路名叫海潮大道,長約1.5千米,連接村落與外界5米寬的水泥路,成為了村民們出行的主要道路,茶餘飯後,大家也愛沿着路邊走。同時,兩邊連片的田地也順着路延伸着,晚造種下不久的水稻長勢喜人,如同村子的發展這般蓬勃。(盛芳齡 江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