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特别报道

扎龍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0-08-2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作為以保護野生丹頂鶴、白鶴、白頭鶴等珍稀水禽為主的,我國首批加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自然保護區,在建區40年內,保護區管理局和地方政府一道,通過嚴格管護、科學研究、社區共建、環境教育、實施濕地長效生態補水和核心區居民搬遷等一系列舉措,使保護區核心區保持了較好的生態完整性和濕地景觀的原始性,為丹頂鶴等珍稀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繁殖棲息場所,已經成為全球17個國際重要濕地保護成功範例之一。
 
 
  扎龍管理局堅持嚴格保護與合理利用相結合,遵循全面規劃、積極保護、科學管理、永續利用的指導方針,通過法律、行政手段和人為干預措施,有效遏制了過度開發濕地資源的破壞行為,實現了濕地保護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從加強濕地保護執法系統建設着手,加大巡護執法力度,依法查處破壞濕地和野生動物資源違法案件。面對扎龍保護區沒有資源權屬,且地跨齊齊哈爾和大慶兩市六縣區的不利條件,全域加強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的宣傳貫徹、教育培訓工作;完善5個野外管護站和7個野外保護點建設,設定39條巡查路線,購置5台執法用車、無人機、GPS對講一體機等管護執法專用裝備,運用衛星遙感監測影像成果,對保護區全境進行針對性核查執法和定時監控。並定期開展濕地和鳥類資源保護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破壞濕地和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

  生態補水及生態修復
 
  扎龍自然保護區做好生態修復和濕地資源監測工作,推進扎龍濕地長效補水運行及濕地資源監測,改善濕地植被恢復和鳥類棲息環境。2009年正式建立了扎龍濕地長效補水機制,截止目前,已累計補水29億立方米。實施長效補水機制後,蘆葦退化現象得到扼制,蘆葦產量、魚類資源逐年恢復,水禽鳥類的種類數量趨於穩定和增加趨勢,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持續性和物種多樣性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同時近兩年扎龍保護區管理局採取蘆葦征租的方式,持續實施濕地修復預留葦帶項目,給與社區相應的補償保留蘆葦資源,為丹頂鶴等珍稀水禽營造適宜棲息地。
 

  核心區居民生態搬遷
 
  積極配合推進核心區居民搬遷。保護區行政區域涉及14個鄉鎮、54個村屯、12個國有企事業單位,人口29000餘人。其中扎龍保護區核心區就分佈13個自然屯,大約5400人。居民首批搬遷工程已經實施,已完成首批搬遷的核心區居民共計1400多人。當地政府正逐步推進扎龍保護區核心區居民搬遷項目的實施,逐步實現核心區為無人區,為鳥類及其他生物創造優良棲息環境。
 
 
  目前全世界現存野生丹頂鶴約2400隻,已列入全球瀕危種類,本區有近300隻的野生繁殖種群。扎龍保護區自建立之初,就圍繞珍禽遷地保護開展了丹頂鶴和白枕鶴的人工馴養繁育工作,並成立專門機構進行專項研究,建立了全國最早、規模最大的丹頂鶴人工繁育馴養野化種群和種源保護基地,累計繁育丹頂鶴1000隻左右,其中,部分調往國內和國外動物園及珍稀動物飼養單位,對這一瀕危物種交流和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扎龍自然保護區現有人工馴養散養丹頂鶴500多隻,丹頂鶴半散養繁殖對穩定在15對;利用良好自然環境開展野化研究,野化放歸丹頂鶴300餘只;累計反饋成功遷徙監測數據15條,其中2012年環志號L002丹頂鶴個體在韓國鐵原被監測到,2017年環志號L077丹頂鶴在江蘇鹽城被監測到,為推進丹頂鶴野生種群的復壯和物種保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了更好地加強野生鳥類保護,搞好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堅持長期開展野生動植物本底調查、定期開展大型水鳥地面調查和航空調查、鶴類散放馴養、繁殖、野化研究、推進扎龍濕地全面監測等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劉志華 王琳)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