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為了讓白馬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四川省平武縣緊緊圍繞綿陽市《白馬文化傳承發展專項行動方案(2020-2025)》要求,通過「五項措施」、「六大行動」、「四個結合」,狠抓白馬文化資源普查、規劃保護、基礎提升、人才培育、傳習傳承、融合發展等工作重點,紮實推進各項工作部署落地見效。
五項措施 築牢白馬文化傳承發展基礎
日前,經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專家評審,在全省216個參與申報的鄉村中遴選出100個鄉村納入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而平武縣白馬藏族鄉亞者造祖村便是其中之一。亞者造祖村位於平武縣白馬藏族鄉西北部,海拔2300米,屬典型高寒冷低溫帶生態氣候,山高林密,森林覆蓋率達99%。白馬藏族鄉一位工作人員介紹,亞者造祖村至今仍恪守着祖先傳統的生活方式,保留了完整的白馬非遺文化:用原木鑿土蜂巢,用羊毛擀氈帽,用樹皮製作「皮鞋」,紡麻線縫製白馬服飾,自釀蜂蜜酒飲用……
而類似於亞者造祖村這樣的白馬村子,在平武縣還有很多。為了保護、傳承和發展白馬文化,平武縣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白馬文化傳承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平武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思路,踐行「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理念,平武縣白馬文化傳承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先後多次徵求相關職能部門、鄉鎮意見,制定了《平武縣白馬文化傳承發展專項行動2020年工作計劃》,明確了本年度開展29項具體工作,並根據計劃梳理出本年度12項重點工作。
同時,平武縣還組建了白馬文化專家委員會;支持成立白馬文化藝術團「吉祥白馬」,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開展民族歌曲、民族舞蹈、非遺項目等活動,對白馬文化進行活態傳承;成立白馬文化保護協會,組織引導群眾常態化開展白馬文化傳承發展活動;白馬藏族鄉等五個民族鄉幹部開展帶頭着白馬服飾、說白馬語言、唱白馬歌曲、跳白馬舞蹈、知白馬習俗、講白馬故事「六帶頭」活動,增強白馬藏族群眾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六大行動 確保白馬文化傳承發展實效
6月23日至7月8日,清華大學趙麗明教授帶領團隊到平武開展白馬藏族文化調研,搶救整理白馬人瀕危文字文獻,採用「六對照」,對白馬人早期圖像圖符進行形、音、義的繪製、翻譯和註解,保留白馬人原始文化,探究白馬人語言特色、民族風俗和宗教信仰等。文化調研結束後,專家團隊將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並爭取出版《白馬文化的價值與世界意義》等文獻資料,為白馬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提供學術依據。
據了解,自《白馬文化傳承發展專項行動方案(2020-2025)》印發以來,平武縣大力開展「六大行動」,促進白馬文化傳承發展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普查徵集行動,做到資源普查、白馬文化學術研究和文藝創作成果收集「兩個推進」。截至目前,已完成6部文學著作和3個音樂專輯,完成「白馬藏族文化研究系列叢書」文稿收集整理,為建立白馬文化資料庫,有力推進工作創造了良好條件。
規劃保護行動,編制白馬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申報省級白馬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編制完成《綿陽市白馬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綱要》,並向省文旅廳申報「省級白馬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明確白馬文化生態保護總體思路,保護對象、內容和範圍。
基礎提升行動,圍繞基礎進行提升,落實資金600萬元,在白馬藏族鄉亞者造祖村、木座藏族鄉民族村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建設項目。
人才培育行動,按照專家團隊、人才隊伍、發展組織「三位一體」的模式培育人才。培訓各類「非遺」傳承人180餘人次,積極推薦申報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
傳承傳習行動,改建平武縣綜合性非遺傳習中心;落實上殼子生態博物館建設;建設白馬藏族鄉厄哩村綜合文化站……目前,集「保護、生產、發展」於一體的白馬文化傳習體系已初見雛形。
融合發展行動,以建設「民族團結示範區、建築特色示範區、文旅融合示範區」為目標,編制九綿高速白馬服務區建設規劃,打造「集高速服務、白馬文化展示、旅遊接待、遊客集散」等功能於一體的交旅融合示範服務區。
四個結合 加快白馬文化傳承發展進度
6月12日,「中國科技城?綿州講壇」進基層活動走進平武縣,上海大學特聘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潘守永以「生態/社區博物館的發展:平武白馬文化保護傳承的思考」為題,以生態/社區博物館為切入口,通過分析白馬文化的特點,面臨的問題,以及白馬十八寨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白馬文化整體保護傳承與生態博物館建設,講述對白馬文化傳承利用的思考。不久後,白馬藏族鄉上殼子生態博物館建設方案設計、預算編制等前期工作便快速展開。
根據《白馬文化傳承發展專項行動方案(2020-2025)》,平武縣委、縣政府突出「四個結合」。結合計劃,強化工作措施。結合質效,拓展工作思路。結合分工,做實協調溝通。結合標準,加強督促指導。平武常態督促指導白馬文化傳承發展的專項行動,為全縣文旅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張麗 任露瀟 杜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