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深圳非遺項目“南澳海膽粽”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0-06-24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蘇偉 報導:6月24日上午,由深圳市福田區華強北街道辦事處和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聯合舉辦的“粽香傳情?關愛進社區”端午節主題活動在華強北街道華紅社區隆重舉行,來自社區居民逾百人參與互動活動。
 

  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據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負責人蔡會長介紹,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數千個粽子獻給社區居民
 
  此次活動主辦方特地邀請了深圳非遺項目《南澳海膽粽製作技藝》傳承人張長妹和《上川櫓罟方粽製作》傳承人黃喜容趕制了數千個粽子,向受疫情影響的困難群眾和一線工作人員們獻上一份愛心。其中,南澳海膽粽製作技藝是廣泛流行於深圳市大鵬新區南澳一種民間傳統節日飲食製作方法,以海膽做餡,一勺海膽肉、一勺自製配料、一塊五花肉些許糯米,成就了深圳非遺項目《南澳海膽粽製作技藝》的配方。新鮮珍貴的海膽肉製作出來的海膽粽,色澤金黃,口感甜嫩,因此也獲得了“粽子界愛馬仕”的美稱。上川櫓罟方粽製作技藝流傳至今已有約500多年歷史,據上合村老人講述,上川黃氏宗族因避戰亂,元末明初輾轉遷徙到上合定居。黃氏族人中有一瞭解中醫藥的婦人,心痛公公與丈夫出門打獵時常忍饑挨餓,她得知櫓罟具有補脾胃、滋腎陰、清肝明目、寬痞強體的功效,包裹糯米一同蒸煮,可發揮更高藥效價值,於是不懼櫓罟葉尖刺,採割櫓罟葉並用來包裹成粽子,讓公公與丈夫在打獵時不受饑餓又能強身健體,於是滿含“孝德”文化的上川櫓罟方粽製作技藝代代流傳至今。此外,深圳長葉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也積極參與此次公益活動,為社區居民們獻上一批特色伴手禮——長葉纏。長葉纏是以一片長長的葉子成型的米糯食品,傳統新作、從而衍生不同的吃法和創新,呈現不同的生活文化美學。
 

  活動現場節目表演精彩紛呈
 
  活動現場,豐富多樣的端午習俗體驗活動和精彩的表演節目深受群眾們喜愛。社區居民們紛紛向傳承人們學習包粽子、點朱砂、制香囊、編五彩繩等端午習俗和剪紙、草編等傳統技藝。據剪紙第三代傳承人劉萬講老師介紹,他特別擅長用普通的紅紙或黑紙剪刻人物肖像,先後創作了偉人系列、共和國勳章系列、深圳援鄂抗疫醫護人員系列等,目前創作了150餘幅肖像剪紙作品;2018年剪紙作品《總設計師》榮獲文博會“成長創意力量”創意成果展中榮獲優秀作品獎;2019年,肖像剪紙作品《普京》被俄羅斯收藏;去年10月榮獲中華文化促進會舉辦的全國剪紙作品大賽榮獲二等獎。
 
  活動現場的川劇變臉、主題朗誦、雜技等表演精彩紛呈,把活動氣氛推向高潮。在一片其樂融融的歡聲笑語和互動體驗的活動氛圍中,群眾不僅深刻學習和體驗到端午節的傳統文化內涵,也在互動中增進了鄰里情誼,促進和諧的鄰里關係。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